肝纤维化治疗研究取得进展

  东方网11月9日消息:困扰成千上万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肝硬化防治研究,新近在上海获得突破性进展。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王吉耀教授等医学专家通过多年钻研,成功地探索出了促使肝纤维化“转危为安”的治疗手段,为临床防治肝脏病变创造了新的途径。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病情发展的共同特征。其发生和加剧必然导致肝硬化,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并引发肝昏迷、食管静脉曲张、肝腹水、肝癌等致命疾病。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和东南亚等肝病高发区,每年有数百万青壮年因这些并发症而夺去生命。

  为了尽快遏制慢性肝病对人类健康的侵害,以王吉耀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从疾病基因治疗着手,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治疗载体、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肝纤维化以间质胶原沉积为主要特征,我国以往的研究均着重于从抑制胶原合成入手,但收效不大。王吉耀等专家反其道而行之,首次把突破口放在促进胶原的降解“疏散”上。他们首先建立了大鼠的哺乳动物模型,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一种具有明显的降解胶原活性的酶及其表达产物。 随后,专家们又成功地将这种胶原酶导入肝脏纤维化的大鼠体内,证实这种酶能使纤维化肝脏中90%以上的胶原得到“疏散”,从而有效阻止肝脏的胶原沉积,使肝纤维化向好的方向逆转。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王吉耀等专家还对导入肝脏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比较研究。专家们发现,若使用“糖化多聚赖氨酸”作为胶原酶导入体内的载体,并经静脉导入,则比现有的肝脏靶向治疗方法有更好的定位效果,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新方法还适用于多种肝脏疾病的靶向治疗。 由中国著名医学和病理学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日前对这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医学专家们在胶原酶的构建、作用及导入研究等方面进行的创新和取得的突破,为肝纤维化的转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人类有效防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具有潜在而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一篇:从HBV的复制过程认识抗HBV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抗HBV的策略
下一篇:我国乙肝病毒抗原存在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