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Anti-HBc定量或可完善干扰素疗效预测

基线Anti-HBc定量或可完善慢乙肝患者干扰素疗效预测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治疗,我国已基本能同国际接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是包括英国国立卫生和保健研究所(NICE)指南在内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的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或阳性患者的一线药物,患者经PEG-IFNα治疗的疗程有限,若出现治疗应答则停药复发率低,患者的长期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慢乙肝患者应用PEG-IFNα治疗都会获得良好应答,基于患者基线特征及治疗中应答进行个体化治疗是用好PEG-IFNα的关键。如基线转氨酶高、女性、非母婴转播、病毒载量不高(<107~108copies/ml)、无肝硬化或无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患者应用PEG-IFNα治疗效果较好。而在PEG-IFNα治疗24周,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水平下降>2lg IU/ml或HBsAg水平<20000IU/ml,提示患者可获得较好的应答,应该继续应用干扰素治疗;相反,若治疗24周时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则应考虑换用或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
   
  王教授介绍,近期,他所在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基线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水平是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PEG-IFNα治疗疗效预测的良好指标。该研究共纳入205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PEG-IFNα-2b(40kD,Y型)90μg、135μg、180μg和PEG-IFNα-2a治疗48周,随访24周。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48周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中,基线qAnti-HBc水平与随访终点治疗应答情况(包括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独立相关。无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是否大于5倍正常上限值(ULN),患者基线qAnti-HBc水平越高,接受PEG-IFNα治疗时随访终点应答率越高。基线qAnti-HBc水平>30000IU/ml的患者PEG-IFNα治疗对其HBVDNA及HBeAg水平的抑制更为显著。因此,qAnti-HBc水平或可作为基线期预测PEG-IFNα治疗应答的新指标。
   
  此外,王教授团队的研究还表明,在慢乙肝患者的免疫活化期,qAnti-HBc水平与ALT水平显著正相关,由此可推测,基线qAnti-HBc水平可能反映了机体的免疫活化状态。众所周知,抗病毒治疗主要针对免疫活化期患者,目前,转氨酶升高被认为是机体免疫活化进入免疫清除期的标志,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转氨酶正常,但肝活检证实患者已存在肝脏坏死或纤维化,提示转氨酶在反映机体免疫活化状态方面可能存在缺陷,而基线qAnti-HBc水平或可为机体免疫活化提供间接证据,从而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提供依据。

上一篇:乙肝患者治疗:替诺福韦&:nbsp;vs&:nbsp;阿德福韦酯
下一篇:PEG-IFN治疗NUC经治慢乙肝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