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产业亟待强身健体
作为传统中医药的大国,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令国人自豪甚至陶醉,但是在日前举行的“中药走向世界”的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却无不忧心忡忡。
我国中药的国际地位已远远落在众多国家之后
中国中医药学会微量元素分会会长厚泽民出示的一组数据确实令人有点“汗颜”:迄今全球中成药销售额每年高达100亿美元,而且仍以10%的速度递增,而中国中药每年出口销售额仅占其中的3%至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韩国、西欧生产的所谓“洋中药”却以每年300%的增速“抢滩”国内市场,而且这些“洋中药”的原料无一例外来自中国。
侯泽民说,实际上,我国的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已远远落在众多国家之后。他说,如今在国外,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发和生产天然药物的发展势头迅猛,国际大制药公司纷纷成立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国际上申报中药及其他植物药专利的数量在急剧上升,每年达3万件以上。欧洲天然药物市场日趋兴旺,制药工业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意大利,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物制剂品种多达2000余种,每年消耗的植物药品占药品总额的23%;法国、德国、瑞士的植物药市场也占到24%至38%的份额。亚洲也强手如林,韩国的人参、银杏叶制剂,每个品种的销售额均超过1亿美元;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银杏叶,采用先进专利工艺技术提取,再将提取物制成治疗心血管病药物,年销售额达3亿美元;日本的很多药物源于中国的汉方制剂,但研究与开发的速度很快,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进入品牌化阶段,目前全世界的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约350亿美元,日本已占了70%强。回看中国的份额,仅为3%(5亿美元),差距之大,让人触目惊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副司长范吉平介绍,国际上已有170多家公司、40多个研究团体正从事传统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全球植物药的市场容量预计未来3年可达840亿美元,美国将占有200亿的市场容量。同时,天然药物的产品种类正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日本汉方药早在5年前已超过1000亿日元,仅津村“顺天堂”一年的产值已相当于同期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韩国在1985至1989年间对我国80余个古方、验方进行研究,1990年的产值已达我国目前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即5亿美元。“牛黄清心丸”是我国同仁堂的招牌品种之一,但经韩国研究开发的同类产品每年产值已达0.7亿美元。
据了解,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个品种的天然药物在我国注册,我国每年进口中成药已达到10亿美元。
中药为何卡在国门口
而我国的中成药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较小,而且出口也正呈日益萎缩的趋势。
卫生部医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薛志福刚刚从外地调研回来。他在研讨会上不无忧虑地说,中成药出口近年来持续萎缩,必须引起关注。他举例说,仅仅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出口中成药仅748吨,价值230万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分别下降31.4%,全国其他地区中成药出口基本上都呈下降态势。
薛志福分析认为,中成药出口持续萎缩,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中成药的生产工艺落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大部分的中成药生产仍停留在家庭作坊式阶段,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二是国产中成药缺少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在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效成分的标识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监控指标,这也是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三是我国中药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一代药物研究又缺乏资金,国产中成药的知识产权正面临流失。
与此同时,中国的中药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不容乐观。由于国际对天然药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出口连连受挫。不久前,美国加州一社团向当地法院控告旧金山的中药材行“国盛行”,指控其部分经营品种含过量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性大。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被投诉的中药产品竟从4种扩大到110多种,而这些中药大多是从中国内地进口的,于是美国最后采取措施对中国大陆进口的中药严格检验,这一措施无异于“封杀”中药出口。
不仅仅是中国大陆如此,台湾同胞也深感困惑。台湾中药公会联合会理事长林天树先生在研讨会上指出,两岸中药的国际声誉都不高,特别是中成药、中草药的农药残留成分高于国际标准,剂量不当或在中药中掺入西药成分及品质不稳定等现象几乎成了国际上对中药的固定认识。再有,中药在国际上还背着危及野生动植物生存的罪名,有违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文件精神之嫌,即使撇开对质量的怀疑,需进口中药的国家从环境保护角度也对中药持保留态度。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张世臣认为,国内中药药品进入国际市场非常困难,最直接的原因是,尚没有任何一种国内中药药品通过美国FDA认证。西药属于单剂,化学成分很容易验定,而中药大部分是复方制剂,中成药很难通过西药的化学方法来检验,这也正是国内中药卡在了国门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侯泽民指出,目前,国外已有40多个天然药物品种在我国注册,我国每年进口中成药已达到10亿美元。可以说,加入世贸给了众多蓄势待发外国“洋中药”公司冲击中国市场的良机,他们倚仗更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更完善的专利申请策略,充分利用我国的宝贵资源,仿制我国传统中成药,只要专利抢先申请成功,我国的同类产品将在市场上矮了一截。“我们再也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了,重重危机已迫在眉睫。
下一篇:FDA认证:中药的出国“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