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有突破 警惕副作用

   编者按

   日前,第三届国际肝炎及肝病学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参加研讨会的国内外医学专家共计800多人,60多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干细胞研究、乙肝的基因治疗、DNA疫苗、肝移植等最前沿课题,本期感染专刊第9、10版刊出研讨会上报告的部分论文摘要。

   中国复旦大学医学中心分子病毒学系闻玉梅等报告,现在有多种治疗性乙肝疫苗正在进行临床前期或临床研究,由复旦大学与北京生研所合作开发的重组治疗性乙肝疫苗(YIC)已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认证。

   近年来,科学家在几种动物模型中进行了肝DNA病毒感染的“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此外,应用四聚体和细胞浆内细胞因子染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的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阐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免疫缺陷。这些基础实验研究对评价各种疫苗和候选疫苗的治疗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闻教授指出,YIC一旦临床试验计划获得通过,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观察。从而使人们了解用YIC治疗不同类型病人的疗效和引起的免疫应答。为了监测YIC的效果及研究它引起的免疫应答,要建立一些新技术:1、IgX 二聚体结合S、C和P肽 ,以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特异T细胞; 2、用HBsAg刺激PBMC,然后监测γ干扰素水平的改变 ;3、治疗前后检查肝内淋巴细胞;4、研究治疗后出现的基因突变。

   目前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报告中,没有报告治疗性乙肝疫苗有严重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肝肾毒性等。在动物实验中,用S/前S或免疫复合物(IC)作为免疫原的疫苗也没有产生肝组织损伤。但因为治疗性疫苗的目的是使持续感染患者产生免疫应答,因此不能完全排除产生过度反应的可能性。因此,应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罕见副作用的发生。

   首先应用抗病毒药,降低病毒负荷,并可能降低HBsAg负荷,降低有活跃复制病毒的肝细胞数;密切观察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应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临床研究要仔细选择病人。免疫调节治疗取决于个体的免疫应答,应根据每例病人产生的免疫应答来应用。逃逸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治疗中的一个问题,但在用S/前S2疫苗治疗的病例还没有发现。

  

  邓长英摘译 责任编辑 张晓红

  感染专刊

  

上一篇:慢性乙肝患者接受ADV治疗2年未发生HBV耐药变异
下一篇:针对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的肽适体: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一类新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