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先著的家乡小镇
■本报特派记者王文÷文
20日上午9时,“乙肝歧视第一案”的开庭审理已经过去了近20小时,带着“另期宣判”的结果,张先著回到了家乡———安徽省芜湖市清水镇。经过一宿“缓冲”的张先著,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他的父母和邻里乡亲,对该案以及张先著本人如何评价?20日上午,本报特派记者赶赴张先著的家乡采访。
一诉成名
12月20日上午7点,灿烂的阳光照在芜湖市的大街小巷,黄山路边的一个公交车站前,一名卖报的中年女子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来回吆喝着:“卖报!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昨天在芜湖开庭审理喽!”
听说去清水镇,不知道记者身份的出租司机立即说:“清水镇的张先著现在可成了个名人了,听说昨天全国都来了记者采访他。”记者回之一笑,问他全市有多少人知道张先著这件事,司机回答:“绝大多数都应该知道吧。他真的胆子大,连政府也敢告。不像很多得了乙肝的人,说话的声音都要小一点。”旋即他又说到:“可惜呀,这么出众的人,却不让他参加工作。”
张先著父亲的好友、“看着这孩子长大”的芜湖市国税局退休职工刘德斌也告诉本报记者:“你不知道这孩子小时候读书多用功,现在莫名其妙地被打了下来,实在可惜。”
19、20日两天,记者在芜湖市街头随机采访了多名市民和出租车司机,他们都为张先著感到惋惜。
全家的骄傲
上午8点半,记者到达了清水镇。和全国大多数郊区乡镇一样,清水镇的街头杂乱而忙碌,一群又一群的“摩的”停在路边。看着记者背着包下车,“摩的”立即涌过来争抢“生意”,听说去张先著家,所有的“摩的”司机都说:“坐我车去吧,我知道他家在哪里。”看来,张先著的“胆大妄为”,已是妇孺皆知。
张先著的家在清水镇的主要地段上,是栋两层小楼,狭小陈旧。房后有一个破败的庭院,庭院里种着一些青菜,一只小猫正眯着眼,躺在庭院里晒太阳。
张先著在家排行最小,上面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惟一的男孩。张先著的父亲张宏源说起儿子的往事,顿时满面红光:“他小时候读书很认真的,经常是到了吃饭的时间,他妈叫他吃饭时,他总是说再等一下,让他把书看完再吃。”张先著的母亲陶巧云告诉本报记者:“平时,我们一个钱都舍不得花,都挤给儿子念书。”
几年前,张先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上了大学。今年9月,张先著报考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在78名考生中,张先著笔试、面试的成绩均排第一,张宏源告诉本报记者:“考上了公务员,我们能不高兴吗?”陶巧云说:“我儿子的志向大得很,他有自己想法的。”张父和张母都多次提到一句话:儿子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告政府?算了吧”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笔试面试均为第一的好消息传来没几天,因体检为“小三阳”而不予录取的消息也随之传来。几天后,张先著对父母说:“我要上法院告他们去。”张宏源不同意,对儿子说:“你还是小孩子,不懂世事,告官这怎么告呀,咱就认了吧。”在儿子的坚持和很多陌生人的大力支持下,张宏源最终还是同意了儿子的行为。
张宏源对本报记者说:“他对我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事要按照法律办事,我跟他说,你说的没错,但法律的实施也是由人来操办的呀,他就是要使坏,你能咋的?”随后,致力于关注乙肝病毒携带者合法权益的“肝胆相照”网站给张先著给予巨大的支持,而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也宣布免费为张先著提供法律援助,张宏源开始有点松口了:“上法院告他们也行,就算输了也算出了口气。”
对于19日“另期宣判”的结果,张宏源大为不满,他认为法院应该当庭宣判他儿子胜诉的,因为“要能力有能力,要身体有身体,怎么说他都会赢的。”
张家的疑惑
对于儿子的遭遇,张母陶巧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三次泣不成声,陶巧云原本想得很美好,“儿子考取了公务员,就有工作了,生活也不用愁了”。现在,张母怎么都弄不明白:“我儿子又没犯错误,为什么不让他工作?”
芜湖市人事局告诉张家,他们委托该市某医疗机构所做的体检报告中,张先著是“小三阳”,按规定不能当公务员。张先著随即自行去了芜湖市两家有名望的医院做复检,复检结果和张先著之前一贯的结果相同:是一、五阳,不是小三阳。张宏源和儿子一块跑到芜湖市人事局去,要求看他们的体检报告,但“人事局的人只把报告拿在手上在我眼前晃了一下,我们什么都没看清楚”,张宏源要求复印该报告,但遭到拒绝。随后,张宏源和儿子去了安徽省人事厅,该厅相关人员只说这是依据医院体检报告做出的结论。张宏源说他怎么都想不通:“我儿子只是‘一、五阳’,并没有什么传染性,而他的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这样好的人才,国家为什么不要呢?”
此外,张宏源认为儿子的案件并不复杂:“芜湖市人事局说医生体检报告为小三阳,是依据医生的体检报告做出的决定,就应该让我看看他们的报告呀,而当我们要求法院传唤医生出庭作证时,为什么不叫医生来?”
记者注意到,对于张先著要求查看相关证据时,在19日的庭审中,被告芜湖市人事局的代理律师方明说了这样一句话:“被告认为原告只需了解部分内容,无需了解全部内容。”
给他人树立榜样
张先著来打这场官司,张先著的父母认为其最大意义在于:“我儿子这样做也是在告诉别人,国家有法,你歧视我,我就告你。”而在19日庭审时,一名江苏无锡的妇女,专门赶到芜湖市来旁听这场庭审,她告诉本报记者说:“我儿子也是考公务员时因视力被打下来了,我来这里就是专门学习他们怎么打这种官司。”这位妇女说,她儿子在今年8月参加了江苏省无锡市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考试,笔试、面试全部合格,但无锡市规定公务员的视力条件必须达到4.9,而她儿子的视力分别为4.6和4.8,随后无锡市人事部门将其儿子拒之门外。这位妇女随即了解到,江苏省相关标准对公务员的视力要求为4.0,这位妇女认为无锡市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没有法律效力,便诉上法院,不久前,一审宣判这位妇女败诉。虽然她认为自己没错,但一审败诉的结果让她迷茫。当听说芜湖市有这样一场庭审时,这位妇女提前几天就赶到了芜湖,向张先著和张先著的代理律师周伟求教,学习经验准备继续诉讼。
■相关链接
乙肝患者求救本报
大江网讯[信息日报] 记者王文报道:连日来,本报乙肝讨论热线热得烫手,数以百计的读者纷纷来电,反映自身的遭遇,同时对怎样消除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进言献策。
20日,江西宜春的一位读者打进本报乙肝讨论热线,他请本报把自己多年积累、了解的经验告之其他乙肝患者。他说,几年前,他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感染了乙肝,当时非常害怕,只要有地方说能“转阴”,就去那里治疗,但几年下来,仍是“小三阳”。他提醒其他乙肝患者:“我查过了,权威专家说过,目前全世界都没办法彻底治好乙肝,大家不要听信游医和虚假广告乱求医,不然,吃下去的药物将会加重肝脏的毒性分解负担,很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此外,他还提醒乙肝患者要注重保养:“乙肝这病真正是三分治七分养,生活要有规律,吃饭要按时,心情要放松,酒千万别喝,太过辛辣的食物少吃,尽量减少肝脏的负担。”
21日下午,江西新余一位年轻的女性读者,打进本报乙肝讨论热线咨询:乙肝“小三阳”能不能谈恋爱,可不可以生小孩?本报希望对乙肝很有了解的医学专家,参与到本报的行动中来,向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本报将继续关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存状况和相关问题,欢迎读者继续参与讨论,乙肝讨论热线:13807042223。
(信息日报)
下一篇:“法律人”应坚守自己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