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会消失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清除在医患眼中往往近似于治愈,而且有研究表明,患者体内乙肝表面抗原含量越低,其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就越低。因而,清除HBsAg在乙肝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主办的“战胜乙型肝炎-HBsAg从发现到清除-纪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围绕“乙肝表面抗原是否会消失”,东西方学者各自阐述了不同观点,这也成为会上的热议话题。


西方观点:


HBsAg能清除!一旦清除,肝癌风险显著降低。


支持代表:美国密歇根大学AnnaS.MD


AnnaS.MD


在西方患者中,可以通过表面抗原清除,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自发性的表面抗原清除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已经被发现。美国学者通过对204位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进行的17.6个月随访发现,其中2.5%的人发生了表面抗原自动清除,平均年清除率为1.7%。研究显示,在表面抗原清除后,肝组织炎症虽然还持续较长的时间,但是严重程度显著减轻,血清中HBV-DNA消失。


尤其是在高加索人种中,HBsAg更易清除。在一项研究中,入选患者为平均年龄44岁的82位高加索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他们接受了干扰素治疗。另196位患者未接受治疗。平均随访68个月后,共有32位(10%)清除了HBsAg,累积1年和5年的HBsAg清除率在未治疗人群、干扰素治疗人群中分别为1%和4%、4%和16%。


后续的研究证实,一旦达到HBsAg清除,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显著降低。在肝硬化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平均168个月的随访中,HBsAg清除者的肝癌发生率为3%,而未发生HBsAg清除者的肝癌发生率为11%。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以及替诺福韦的治疗中,和亚洲感染者常见的基因B型以及基因C型患者相比,基因A型和基因D型感染更易出现HBsAg消失。


因此,和亚洲人相比,高加索人种的患者更易获得HBsAg消失,在抗病毒治疗中,如干扰素或者免疫调节剂治疗都可能出现更高的乙肝表面抗原消失,这方面的比例也超过亚洲人。目前认为,这种差异与宿主的基因背景、感染时间较长以及病毒基因型有关。


东方观点:


HBsAg清除是困难的,但延缓疾病进展不难!


支持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魏来教授


魏来教授


人们关注HBsAg的清除是因为其消失往往近似于治愈,而且有研究表明,同样为HBV-DNA小于2000IU/ml的患者,HBsAg大于1000IU/ml的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HBsAg小于1000IU/ml患者的5倍。但是,亚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HBsAg清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通过对99位日本乙肝患者表面抗原10年的研究,21位患者获得了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消失,发生率仅仅为每年的1.4%。我国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390位HBeAg自发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HBeAg转换后一年开始随访,平均7.4年后的分析显示,HBsAg的年均消失率仅仅为0.62%。即使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亚洲患者的HBsAg消失率也很低,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166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年后61%的患者HBsAg无变化。对222位慢性乙型肝炎予以5年的长期治疗后,尽管其他指标都有好转,但仅有1位患者出现HBsAg清除。


另外,目前能够有效预测HBsAg消失的标志主要是HBsAg的动态变化,而这类变化在亚洲患者的治疗中并不常见。


因此,欧洲肝病学会的《慢性乙型肝炎指南》提出,理想的治疗终点是HBsAg的清除,而美国肝病学会和亚太肝病学会以及我国肝病学会的《慢性乙型肝炎指南》均提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是,通过HBV-DNA的持续抑制,达到肝脏疾病的缓解。事实证明,持续的抑制病毒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因此,在亚洲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的消失比较困难,但是,控制疾病的进展并不困难。

上一篇:张鸿飞郭新会:乙肝“大三阳”该如何治疗?
下一篇:高志良:谈谈慢性乙肝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