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防治及注意事项
一﹑乙肝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呢﹖
(1)肝炎的病理定义﹕就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的间质浸润发生的疾病。
(2)引起肝炎的病因﹕包括酒精中毒﹑药物﹑寄生虫﹑内分泌﹑营养失调及由病毒等。从临床上来看﹐由病毒引起的占百分之八十五﹐称为病毒性肝炎。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表明﹐引起肝炎的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等七型﹐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为最多。
(3)乙肝病毒的发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医学界只知道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而不清楚病毒有几种。到六十年代中期﹐首先在一名澳洲本地人的血清中发现一种抗原﹐当时对其性质不清楚﹐暂名澳洲抗原。其后经研究发现﹐这种抗原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很多见﹐改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并证实这种抗原具有乙肝的特点﹐至一九七一年正式命名为乙型肝炎抗原。
(4)乙肝的传染途径﹕
﹡血液传染﹕被带乙肝病毒蚊子叮咬﹐消毒不严格﹑不洁针头的注射﹐输带有乙肝病毒血液等﹔
﹡密切接触传染﹕与乙肝患者(特别是急性期或复发期者)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或接触病毒污染物(血﹑粪便﹑痰﹑唾液等)﹐或接吻﹑夫妻生活而未采取防护措施等﹔
﹡垂直传播﹕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到母亲带有乙肝病毒的血﹐称为母婴传播。
(5)乙肝的发展﹕受乙肝病毒的传染后﹐一般都不是马上发病﹐病毒会潜伏在人体血液及肝脏中﹐潜伏期最短六个星期﹐长可达到六个月才发病﹔甚至有潜伏至十几年。在病毒潜伏过程中﹐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或是病毒们在复制﹐仍然还有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病毒对人们有何危害和影响呢﹖
乙肝病毒传染性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传染。当乙肝发病后﹐谷丙转氨??未能恢复正常﹐e抗原??e抗体血清未能转换﹐乙肝病毒基因未能转阴﹐病情迁延﹑反覆者较易慢性化﹑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与肝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而且直接危害国家的生产力。对于谷丙转氨酶无异常的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危害和影响﹕
﹡幼儿﹕学龄前儿童因携带乙肝病毒不能在托儿所或幼儿园过集体生活﹔
﹡大学生﹕有些专业﹑学系不能报名﹐当谷丙转氨酶升高时﹐入学亦受影响﹔
﹡就业人士﹕有些工作﹑职业因考虑到集体生活﹑饮食卫生而影响录用﹔
﹡夫妻﹕因考虑到密切接触传染和母婴传播而影响到结婚生育。
三﹑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1)管理好传染源﹕对急性期乙肝病人需要做到早诊断﹑早报告疫情﹑早隔离诊疗﹐以杜绝传染﹔隔离期以发病日起至少一个月。如果复发仍按急性期病例处理﹐病人所用餐具﹑茶杯等需要煮沸半小时消毒﹐粪便﹑尿及鼻咽分泌物均需用漂白粉妥善消毒处理。在家隔离者﹐应采用分住﹑分用﹑分洗﹑分吃的「四分」办法生活。对于从事病房﹑人工透析或肾脏移植者﹐需做好个人卫生﹐尽量设法调整工作﹐并定期复查。凡曾患肝炎者﹑肝功能异常者或其它可疑肝炎者﹐一律不能捐血。
(2)预防注射﹕有两种免役球蛋白可预防乙型肝炎﹐一是高效价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于初生儿﹑幼儿园儿童﹑医院化验人员﹐有效保护期为六个月﹐但对输入带病毒血液者无保护作用﹐而一般市售「丙种球蛋白」亦对预防乙型肝炎无效﹔二是乙肝疫苗﹐免役间隔为零日﹑一月及六月共三针﹐获得免役后能够经受病毒的攻击﹐但对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或有过敏史者禁忌。
(3)中药的预防﹕近年来﹐各地临床观察发现﹐对有接触或照顾乙肝病人者使用板兰根十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或应用板兰根冲剂﹐每次一小袋﹐每日三次冲服﹐服七天停七天可再接服﹐有预防作用。
四﹑乙型肝炎患者或带病毒者的饮食宜忌
(1)病毒携带者的饮食宜忌
﹡严禁饮酒﹕由于酒精会伤肝﹐潜伏的病毒也会伤肝﹐会促使肝细胞损害。
﹡忌吃发毒食物﹕如虾﹑白带鱼﹑芋头﹑竹笋等﹐会激发病毒损伤肝脏。
﹡宜吃滋阴保健品﹕如鳖﹑田鸡﹑水母鸭﹑海参﹑猪蹄筋﹑瘦肉﹑牛奶及鸡蛋等。
(2)对已经发病的乙肝患者宜忌﹕除与基本饮食宜忌相同外﹐还须根据病人的体质和发病型证进行一些饮食调节﹕
﹡偏热患者﹕要选择清淡﹑容易消化饮食﹐多配合一些清热解毒蔬菜类(如金针菜﹑空心菜﹑豆苗﹑豆芽﹑芦笋等)﹐并要禁忌食公鸡﹑番鸭﹑羊肉﹑狗肉﹑辣椒﹑胡椒﹑葱蒜等大辛大热食物。
﹡偏湿患者﹕要禁食生冷水果及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糯米﹑地瓜粉﹑米粉等)。
(按﹕康良石教授为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药导师﹐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载﹐致力于温病学说和郁证理论的探讨﹐并在肝病临床加以发挥。日前﹐他于厦门中医院举行的科普讲座上﹐以「乙型肝炎的防治及注意事项」为题发表演讲﹐本文为其内容整理)
下一篇:和乙肝指标阳性的人结婚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