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和乙肝病毒的有关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常见病。其中又以甲型病毒性肝炎为多,根据卫生部的调查,1992年至1995年,我国人群甲肝感染率为80.9%;乙肝感染率为57.6%;据此推算,我国约有9.7亿人已感染过甲肝病毒;6.9亿人已感染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病毒性炎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预防,减少发病,控制流行。

  我们在这里先介绍一下乙肝和乙肝病毒的有关知识: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DNA病毒科,直径为42nm的完整病毒颗粒,也叫Dane颗粒,分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含表面抗原和前S基因产物,外壳呈直径22nm的球形与管环,是病毒的过剩蛋白质.外壳本身无传染性.核心含有环状的双股DNA,整个核心的为核心抗原(HBsAg), e抗原是核心的断片(HBeAg)。

  乙型肝炎病毒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肝组织损伤是通过机体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肝细胞后,可改变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并刺激T细胞变成致敏淋巴细胞,体内也相应产生了抗肝细胞膜抗原的自身抗体,它们都攻击带有病毒的肝细胞,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免疫反应正常的人一般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恢复期中有足够的免疫功能清除体内病毒而获得痊愈.免疫功能过强者可成为重症肝炎,是因为大量的病毒被消灭的同时,广泛的肝细胞被破坏.如果体内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缺陷,循环T细胞减少,抗-HBs缺乏,因此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抑制其复制,并且有部分肝细胞在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下不断被破坏,而使病变持久不愈,形成慢性活动型肝炎.破坏轻微者为慢性迁延型肝炎;如果患者的T细胞功能很差,病毒可在细胞内自由出入,持续增殖复制,产生大量HBsAg,但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极轻微,则成为HBsAg的携带者。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反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了解它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急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1.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注射和输血);2.医源性传播(注射器,针头,采血器具,针灸针,手术刀,口腔器材,胃镜等);3.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人的血,唾液,组织液,精液,尿液中均可检出HBV,因此可通过性交等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对方);4.母婴传播(大部分是在分娩时,由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的阴道分泌物,羊水,血进入新生儿的口鼻,胃内而引起的感染,另一部分为母乳喂养及亲吻婴儿导致)。

  乙型肝炎的预防:1.对乙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要注意隔离(卫生用品分开用),对居室可用高锰酸钾配少许甲醛约70ml,即可产生刺鼻的浓烟,关闭门窗熏室内物品;2.有关行业人员的管理(政府部门应对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要统一监测管理);3.献血员的管理;4.加强医源性传播的管理;5.乙肝疫苗接种,国产疫苗安全有效,保护率达90%。

上一篇:怎样对待无症状携带者(ASC)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
下一篇: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