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或可“停药不复发”

  很多人认为乙肝患者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样,需要终身服药抗病毒。但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亚太肝病前沿论坛上,众多世界知名的肝病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2012年版欧洲肝病年会(EASL)《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欧洲指南)做了解读,表示欧洲指南强调,慢性乙肝治疗应该追求“停药后”持久的疗效。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发起的国内首个针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需求的大型调查发现,超过90%的患者都渴望通过有效的治疗,争取安全停药。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亚太肝病前沿论坛上,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表示, 2012年最新欧洲指南首次明确指出,“停药后”疗效持久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庄辉还表示,欧洲指南同时明确推荐,对e抗原阳性(俗称“大三阳”)慢性乙肝患者而言,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最佳机会是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而对于e抗原阴性(俗称“小三阳”)慢性乙肝患者,实现有限疗程治疗停药后持久应答的惟一选择是接受长效干扰素的治疗。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解读说,“上一版指南指出治疗要获得持久疗效;最新版指南明确强调,持久疗效指的是停药后的持久疗效。在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两类药物中,长效干扰素相较口服抗病毒药物在帮助患者获得停药后的持久疗效方面更有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解释道,“慢性乙肝是一个免疫介导的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病毒在体内的持续存在。停药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对病毒缺乏有效的免疫控制。长效干扰素和口服抗病毒药物都是最新国内指南规定的一线药,但干扰素在停药后持续疗效高,不仅抑制了病毒复制,还教会了免疫机制本身对病毒的持久免疫控制,部分患者能达到表面抗原转阴,再复发的几率很低。”

  专家呼吁出台丙肝防控规范

  在第二届亚太肝病前沿论坛上,专家还呼吁及早出台中国丙肝防控规范,帮助更多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介绍,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例丙肝感染者,每年报告的丙肝病例数也逐年增加。但由于丙肝疾病本身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的“三高”特点和公众及非传染科医生的低认知,估计目前我国丙肝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不足2%。

  庄辉院士说,丙肝接受治疗的比例低,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2011年美国肝病年会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由丙肝引发的死亡人数已超过艾滋病。

  庄辉指出,目前丙肝预防方面尚无疫苗,一旦感染丙肝病毒,仅有20%患者能够自发清除病毒。由于公众对于丙肝的认知低下,高危人群未进行定期筛查,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率较低,因此必须加强公众对丙肝的认知教育,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疗效评价

  治疗效果分为3个层次

  据了解,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有3个不同层次的疗效评价。

  最基本的评价是通过药物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在这个阶段,乙肝患者还不能实现停药。

  第二层疗效评价是患者经过治疗后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e抗原血清学转换在慢性乙肝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带来更高的表面抗原清除机会。

  第三层疗效评价是患者经过治疗后实现表面抗原清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摆脱了慢性乙肝的帽子。

  药物选择

  抑郁症不适合使用干扰素

  一项大规模的全球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转氨酶水平5到10倍的“大三阳”慢性乙肝患者,接受48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停药后半年61%的患者获得e抗原血清转换;停药后一年,86%患者能够维持e抗原血清转换。

  庄辉院士表示,使用核苷类药物还是干扰素,需要根据病人基线来选择,甲状腺疾病、抑郁症患者不适合使用干扰素。但只要是没有长效干扰素禁忌症的患者,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可以按照最新欧洲指南推荐,选择长效干扰素进行治疗。

上一篇:“师说”之慢性乙肝优化治疗新说
下一篇:乙肝病人停药一个月竟查出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