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转“小三阳”不超过三成

读者来信:“大三阳”转“小三阳”不超过三成

  最近看到有报道称某医院慢性乙肝病人采用免疫调控为主的方法治疗半年后,“大三阳”、“小三阳”的转换率为68.7%。这是否有夸大宣传的成分?请问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的转换率一般有多高?

  特邀解答专家:

  叶晓光教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一般均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但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的治疗措施。

乙肝病毒(HBV)虽无直接致肝细胞病变的作用,但可诱发人体的免疫应答,使肝细胞发生免疫病理变化,引起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HBV在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和发展的病因,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癌。

  目前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的目标分三个层次:⑴近期目标:①肝功能正常及长期稳定;②HBV-DNA阴性(<1.0×103拷贝/ml);③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即“大三阳”转换为“小三阳”)。⑵远期疗效目标是,停用药物6-12个月后,上述指标仍然能够保持。⑶终极目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转阴。

  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包括α-IFN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的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其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的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其缺点是疗程相对不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等。(陈福香 整理)

上图:大部分慢性乙肝病人的治疗需要定期到医院抽血检查。


  几种主要抗乙肝病毒药物应用1年的治疗效果对比

 

药物

HBV转阴率

HBeAg转阴率

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
(“大三阳”转换为“小三阳”)

干扰素

20%-40%

20%-30%

20-30%

Peg干扰素

30%-40%

30%-35%

30%

拉米夫定

44%-69%

17-32%

18-20%

阿德福韦

21%-28%

12-15%

12-15%

恩替卡韦

67%-75%

22%

15-20%

   

上一篇:专家提示如何应对转氨酶长期居高不下
下一篇:抗肝纤维化治疗的共识与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