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乙肝患者都适用长效干扰素


  最近一周,全国各地媒体有关乙肝的报道中,出现了“临床治愈的成功案例结束了乙肝甩不掉的历史,患者一旦获得临床治愈,就意味着病毒载量非常低,不再具有传染性,再也不需要和家人分餐……”以及“只要你的病情没有发展到肝硬化,就可通过免疫重建,获得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得到临床治愈”等内容。

  这一说法引起不少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质疑,认为报道内容夸大了昂贵的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使一些患者不顾自身情况想去尝试,而其成功率并不高。

  专家网站发表声明

  日前,记者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网站上发现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贾继东主任委员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钊副理事长的一项声明,针对“中国已有103位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免疫重建方式实现临床治愈”的报道,明确指出该报道不代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立场和观点。

  声明还指出:“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病情稳定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经任何治疗每年约有1%左右的转阴。国内外临床研究也证实经过正规的治疗(特别是干扰素类的治疗),确实有3%-5%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以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这是目前所知的治疗效果。”

  干扰素不适用所有患者

  对于长效干扰素派罗欣在乙肝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传染科专家指出,对于符合抗病毒适应症的慢性乙肝病人,使用派罗欣等干扰素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疗效。由于该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价格偏高(记者注:一年的治疗费用约为5万元),病人不能盲目自行决定使用该药,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经济状况,与医生商量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新闻追踪

  盲目追求根治只会更加失望

  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瞿瑶教授坦言,日常门诊中经常遇到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了追求“根治”效果,轻信“转阴”“自愈”等小广告,结果白白赔上了金钱和时间;还有一些人仅仅是肝功能某项指标较高,并无临床症状,却也轻信所谓的“基因疗法”、“免疫疗法”,服用大量的所谓“特效药”,不但肝功能指标没有改善,而且因长期服药还加重了肝脏负担。

  瞿瑶教授指出,其实目前没有一种特效药能让患者“痊愈”,临床上也没有能迅速使乙肝病毒复指标转阴的治疗方法。

  瞿瑶教授指出,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目标是,首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或被清除,从而减少或延缓肝炎进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大、小三阳”不一定非治不可,只有当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阳性者,而且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最高值两倍以上时才需治疗。

  瞿瑶教授同时提醒,乙肝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进行科学的诊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上一篇:专家称:中国每年有近1800万人需抗肝纤维化治疗
下一篇:乙肝可“临床治愈”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