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泰斗”—田庚善细说乙肝治疗
特别关注
前言
在全球约4亿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我国占了三分之一,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占3千万以上。乙肝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四大毒枭”疾病之一。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生率为115.3万例,其中乙肝为91.6万例,占病毒性肝炎的79%,而乙肝病毒感染更是导致我国致癌的第二大主因。
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贺祥介绍,从1991年到2004年间,我国乙型肝炎在各种类型肝炎中所占比例由15%上升到78%。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总体感染率到64%,也就是说人群当中64%曾经感染或者现在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近日,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被誉为“乙肝泰斗”的田庚善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剖析了目前我国乙肝治疗中的种种误区,并分析了乙肝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患者正确的用药给予了指导。
新药新疗法给患者带来新希望
田庚善教授介绍,我国目前乙肝防治工作分别在药物和疗法上有新的进展,而最让人瞩目的,就是乙肝抗病毒新药阿地福韦(贺维力或代丁)于本月初在国内正式上市。
田教授告诉记者,阿地福韦与传统的乙肝抗病毒药拉米夫定(贺普丁)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治疗的患者出现耐药性的机率很低,两年只有5%。而拉米夫定(贺普丁)服用一年后出现耐药性的机率大概有20%,两年可达40%,将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此外,服用阿地福韦的患者出现耐药的情况后,还可以选择拉米夫定来继续治疗疾病。而现在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的患者,也可选择阿地福韦继续治疗。
即便如此,患者仍需注意的是,若服用阿地福韦的剂量较大,服用时间长至2至3年,将会对患者的肾脏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阿地福韦和拉米夫定一样,都只能抑制病毒,而不能清除病毒。
在乙肝治疗方法上,国内日益重视近年备受患者关注的免疫治疗的研究。不过,田教授强调,免疫治疗虽然可以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但是并不等于现在已经有很好的解决乙肝的治疗方法,这只是未来肝病治疗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免疫治疗为辅
目前,国内外都出现了一种很热门的免疫疗法。据了解,这种免疫疗法是希望能够调动患者自身特异性免疫,以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
据透露,目前包括三联疗法在内的免疫治疗仍处于实验阶段,还没有一种方法是完全可以肯定地将自身特异性免疫调动起来的。因此乙肝患者如果适合抗病毒治疗,还是应该首选抗病毒治疗这种疗法。因为乙肝病毒是引起肝炎的根源,没有乙肝病毒就没有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同时辅以特异性免疫药,通过调动自身特异性免疫,增加疗效。而特异性免疫治疗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抗病毒治疗。
“快速转阴”“100%有效”耽误乙肝治疗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无不充斥许多宣称“快速转阴”、“100%有效”的乙肝治疗药物广告,吸引了许多急于见到效果的患者前去购买,实际上这些被吹嘘成“灵丹妙药”不可能100%有效。
“乙肝抗病毒治疗必须长期应用”,田庚善教授指出,“病人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用药物”。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药物。主流药物的适用人群:
干扰素。一般说来,干扰素因为既有抗病毒作用,又有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患者若服用有效,其疗效通常会比较持久,同时病情不易复发。然而,要注意的是,干扰素的不良反应较大,禁忌症也较多。慢性乙型肝炎或者转氨酶在100以上的患者可以选择干扰素治疗,可是患有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并不适用。
拉米夫定。虽然拉米夫定虽然耐药率较高,可是仍然是患者的首选药物。因为拉米夫定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不能使用干扰素的病人都可以使用,出现耐药性之后,可用阿地福韦继续治疗。不过,拉米夫定并不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必须长期服用,患者还应谨慎考虑停用之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更应该慎用。
阿地福韦。其耐药率要远远低于拉米夫定,同时出现耐药性之后可用拉米夫定替代。若服用阿地福韦的剂量较大,时间较长(2至3年后),将会对患者的肾脏产生一定的影响。
避免母婴传播关键是降低母亲HBV-DNA
许多想要小孩的女性乙肝患者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小孩不被乙肝病毒侵害?而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预防也成为我国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田教授在会上说到,母亲传染乙肝给婴孩机率的大小,完全取决于HBV-DNA的高低。HBVDNA越低,母婴传播的机率就越小。因此要避免新生儿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关键一点就在于如何降低母亲的HBV-DNA。
他建议,孕妇可在怀孕后继续服食拉米夫定,但是在怀孕前三个月不宜服用,因为这段期间服用药物出现新生儿畸形的机会会大于怀孕四个月之后服用药物。
此外,田教授一再强调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主张新生儿一出生立即注射疫苗,并在新生儿出生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及七个月的时候再注射4次乙肝疫苗。
下一篇:田庚善:专家解疑乙肝治疗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