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抢救适时”与否影响预后
作者:admin 点击:2058
2004年8月31日 9:23
健康网讯: (记者李建伟)尽管某些肝病尤其是慢性乙肝的治疗周期长达数年或更长时间,但施治者“抢救适时”意识的强弱对疾病预后影响甚大。日前,在亚洲(北京)国际肝病研究院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对解放军302医院陈菊梅、王永怡等教授的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由中华医学会两个分会于2000年修订出台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出了乙肝病毒复制数量高、中、低,临床征象轻与重,肝功、生化及B超情况,肝纤维化和肝活检病理改变程度等一系列概念指标。专家认为,通过对此综合判断,能明确将慢性乙肝划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有些指标可作为判别下一阶段病程的先兆,或视为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分界线。
然而,有些基层医生不仅对病程发展阶段划分、新诊断指标获取途径认识模糊,且简单地认为“慢肝”即“慢性病”,可慢慢治疗,因此忽视理化指标与病变、病毒复制或耐药变异之间关系,分不清隐患和病程征兆,导致不能抢在病情发展前适时使用针对性药物等措施,贻误抗病毒时机的后果。
专家表示,不同程度慢性肝炎的干预方案各异:抗病毒为主的联合序贯治疗,激发机体免疫力疗法,抗纤维化、防硬化治疗,间断或持续的防癌变治疗……如果想在病程发展变化前,对病情准确定位,施以个性化治疗,医生、患者必须具有“抢时间、适时针对性救治”意识。
来源:健康报
下一篇:我国对肝炎启动新一轮调研 6月发布肝炎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