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让沉默的肝脏发声
肝脏被誉为人体内的“化工厂”,同时也是个沉默的器官,即便受到损伤,也会“默默承受”,等症状表现出来时已经晚了。肝纤维化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可诱发肝癌,阻止和逆转纤维化是减少肝病发展的主要方法。但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很难被发现,发现后也较难定量诊断其严重程度。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攻克了这一难题,利用电脑扫描技术,让电脑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90%,未来这一技术也有望应用在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纤维化诊断上。
案例:
平时没症状实际已患肝硬化
40岁的英姐来自湖南,近期身上时常瘙痒难耐,前往皮肤科就诊却毫无效果,单位体检时她做了全身B超也没发现任何异常。经过细致的检查,医生发现英姐的转氨酶偏高,让她做了一个肝脏弹性测试,结果显示其肝脏已属于肝纤维化。可随后的肝脏穿刺结果,两名医生对英姐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按照以往经验需要综合两位医生的意见,但这次南方医院直接对英姐肝活检的切片进行了电脑扫描,经过电脑计算给出了结果。据了解,这个结果的准确性比人眼判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以往:
肝脏纤维化程度较难判断
侯金林介绍,肝脏是人体内的“化工厂”,我们三餐吃下的营养物质都须经过它的代谢处理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脂类和糖原,供给全身器官需要。肝脏又是个“沉默”的器官,即便受到损伤,也会“默默承受”,等症状表现出来时往往已经晚了。侯金林表示,慢性肝病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治疗目标是阻止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减少肝脏疾病进展。但由于肝脏是非常“低调”的器官,受到损害后不喜欢“声张”,当肝纤维化或硬化深度相当严重时,人体外表也可以一点症状也没有。
肝脏纤维化和硬化有时连B超也难以发现,侯金林表示,即使病人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了肝纤维化或硬化,进行肝穿刺也难以通过小小的活检样本定量评估肝纤维化或硬化的程度。一份肝脏穿刺的活体检查报告,只能依靠有经验的专家按照自身经验进行判断,两名专家有可能会给出肝脏纤维化程度差异较大的结果。
新技术:
电脑扫描诊断准确率高达九成
随着药物治疗学的不断进步,肝纤维化定量诊断和抗纤维化治疗问题已成为当前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的技术除了医生用肉眼判断外,还可以使用电脑对肝穿刺样本进行扫描判断。”侯金林介绍,他率领的南方医院课题组,和珠江医院汪艳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课题组联合完成了qFibrosis肝纤维化组织学定量研究工作,其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2014年3月欧洲肝病学会会刊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
侯金林介绍,这一新技术使用肝穿刺活检样本放在电脑下进行扫描,电脑经过扫描将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定量地判断出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这一诊断准确率在90%以上。国际著名肝病学家Partick Marcellin教授和肝脏病理学家Pierre Bedossa教授就该工作联合发表点评文章,同时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上。评述中称“该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该项新技术在临床肝纤维化分析方面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种革新性的分析系统将尤其会在临床慢性肝病研究方面,提高肝组织学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未来:
将对器官纤维化诊断起关键作用
侯金林介绍,这项技术未来还有望应用于器官纤维化诊断上。临床研究证实,45%的疾病死亡与器官纤维化密切相关。器官纤维化病因多种多样,凡是导致器官损伤的因素均可引起纤维化。器官纤维化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多个病理途径,可发生于心、肺、肝、肾脏等重要脏器。最终,器官功能减退或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气肿、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以肝纤维化为例,如果早发现、早治疗,肝纤维化的水平可以逆转。其他器官如肾脏、胎盘等器官组织的纤维化如果发现得早,诊断准确,及早介入治疗也可以得到控制或减缓恶化。
侯金林建议,肝纤维化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肝纤维化高危人群包括慢乙肝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肥胖脂肪肝患者、酒精性肝病患者、长期饮酒人士以及药物引发的肝损伤患者。侯金林说,特别是药物引发的肝损伤往往容易被忽视,经常服用镇痛类药物、化疗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的人群尤其要注意肝损伤。2014年05月05日12:42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下一篇:美国肝病学会推荐FibroScan的VCTE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