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辉院士:30多年与乙肝斗争的日子
[提要]:艰苦卓绝的乙肝阻击战中,1986年、1992年、2005年是三个重要的年份。1986年,我国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正式批准生产,打响了乙肝免疫的第一枪。到现在,目前我国乙型肝炎酵母基因重组疫苗的年生产量已达6 000万支以上,完全能满足新生儿及高危人群免疫的需要。
对于我国著名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来说,30多年与乙肝斗争的日子,其实是一场巨大的数字战争。 “如果我们说感冒发烧出疹子是疾病的话,那么,乙肝就是一个严峻的社会话题。在90年代,又有多少疾病能以‘亿’来计算,只有乙肝。”据199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曾高达9.75%,估计约7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其中1.2亿人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占全世界1/3。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约9000亿元人民币。乙肝不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且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对于一个投身健康事业的人来说,以上任何一个数值,哪怕能降低一点,都值得我为其奉献终生。”从1972年第一次接触乙肝算起,庄辉这一仗已经打了37年。
艰苦卓绝的乙肝阻击战中,1986年、1992年、2005年是三个重要的年份。1986年,我国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正式批准生产,打响了乙肝免疫的第一枪。到现在,目前我国乙型肝炎酵母基因重组疫苗的年生产量已达6 000万支以上,完全能满足新生儿及高危人群免疫的需要。1992年,在庄辉和同行专家的联名呼吁下,卫生部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并要求自1992年1月1日起,对所有新生儿按0、1、6 月程序(即出生24小时内、出生后1和6个月)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2005年,庄辉教授在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期间,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在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查阅大量中外最新文献,召集专家多次讨论,并花费大量心血逐字逐句做上百次的修改,细致到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历时2年,终于面世。参加培训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们赞叹,这部《指南》的价值是多少的SCI文章都无可比拟的。预计到2015年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将降至低度流行地区水平,到2020年我国全人群平均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可能降至低度流行地区水平。这三个年份,庄辉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这场数字战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作为一名医学专家,庄辉在学术之余,更多了几分人文色彩。作为一个大国,怎样对待我们的乙肝患者,尊重他们的正当权益,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高度。因此,除基础研究外。庄辉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维护乙肝患者正当权益的运动中。“我现在的愿望,时能在入学、入职时取消乙型肝炎体检,这会大大减少对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庄辉说,我这辈子,接触的乙肝患者有多少,我也数不清。这足以说明,一般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不会传染乙肝,如果每个果然都能有这样的认识,我的工作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作者: 编辑:绪波 来源:生命时报)
下一篇:美国社区医生像“片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