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要设高门槛

我国开展器官移植呈现出的“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景象着实让人担忧。在器官移植高峰论坛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器官移植追求国际水平的长期存活率才是努力的方向,忽视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是很不可取的。专家提出,宁可矫枉过正,也要坚决遏制器官移植的无序竞争、恶性膨胀。

2006.03.02 7版 综合新闻 编辑:陈浩 作者:张荔子 朱克艰 齐雅琼

  今年初,吴孟超院士、黎介寿院士、夏穗生教授等数十位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知名专家,先后在昆明、广州召开了器官移植高峰论坛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器官移植要设高门槛。

  近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309医院),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石炳毅教授向记者介绍说,两次会议集中讨论了我国肝移植技术的准入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问题,这两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关键,与会专家希望以肝移植为突破口,规范我国器官移植。

  石炳毅教授说,近十多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发展快速,移植器官的种类很广,包括肾脏、肝脏、心脏、胰腺、肺、骨髓及角膜等,全国至今已实施各种器官移植9万余例,仅去年就进行了近万例肾移植、近4000例肝移植。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从业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多过滥,技术操作不规范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曾数次提案,呼吁加快“器官移植医疗准入制度”出台。

  石教授说,器官移植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拯救了许多终末期脏器疾病患者的生命。但目前我国开展器官移植呈现出的“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景象着实让人担忧。以北京为例,2005年初,全市有肾脏移植单位33家、肝脏移植单位21家,今年已分别增长至38家和32家,听说许多单位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其中一些医院并不具备相应的人才和设备条件。要知道,器官移植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科室和多种技术的配合,一般医院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以肝脏移植手术为例,除了手术中需要肝胆外科、麻醉科等科室的配合参与,手术前后还要有重症监护、放射、心内、呼吸、肾内科等科室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和监护,以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或排斥反应。

  他认为,开展器官移植不能单纯地追求移植数量,追求一个国际水平的长期存活率才是努力的方向。“以肝移植为例,手术后一年的存活率应该在80%左右,5年存活率应在70%。国内一些医院明明知道一些晚期肝癌不是移植适应症,还硬要为病人做移植,忽视了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是很不可取的。”

  此外,器官移植应该有医疗准入,肝脏移植不是一个简单的普外科手术,且手术技术只占一小部分,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和术后ICU监护等综合治疗同样是移植成败的关键。近年有些医院出于多种原因,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匆忙上马,搞轰动效应,不顾远期疗效,不仅给该地区今后的肝移植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造成全国的肝移植工作发生偏离。石教授直言不讳地表示:“之所以有这么多家医院都选择开展器官移植,利益驱动是一大原因。”据了解,能否做器官移植手术,常被看做是衡量一个医院整体实力的指标之一,这也是许多医院争相“上马”器官移植的重要原因之一。

  器官移植绝不能搞遍地开花。石炳毅教授建议:国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尚未开展肾移植和肝移植,但正在积极准备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叫停;对刚刚开展且数量极少的单位,应暂停操作;那些不具备条件的非外科的专科医院、厂矿医院,综合实力不强的基层医院也要暂停操作。应提倡各省市建立少数几个大的肝脏移植中心,这样不仅有利于病人的健康并保证移植的质量,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供体资源,以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国急切需要一部规范肝脏移植标准化作业的临床指南,同时需要一项肝脏移植医疗准入制度。据介绍,我国第一部器官移植准入制度已由卫生部着手制定,其初稿已初步完成。今年初召开的这两次高峰研讨会,重点对“肝移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修改,其内容包括准入规范、适应症和禁忌症、供肝的选择和手术、肝移植的术中处理、术后早期及后期治疗、排斥反应的诊断及处理、免疫抑制剂使用原则和常用方案、再次肝移植的适应症等17项内容。列为第一节的“准入规范”对从事肝移植的医疗机构、人员、临床技术、设备准入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依据这份规定,至少有半数医院将被挡在肝移植的大门之外。

  石炳毅教授说,器官移植要高设门槛,宁愿矫枉过正,宁愿少做,也要坚决遏制器官移植的无序竞争、恶性膨胀。

上一篇:卫生部拟规定肝移植主刀医生需10年临床经验
下一篇:器官移植(肝移植)手术之“怪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