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肝移植后可产生乙肝表面抗体

(Hepatology 2003;37:36-43)

  1月3日 据中国香港学者报道,对于肝移植后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可能自发出现抗HBs反应,抗体可能来自于供者。

  香港大学医学中心玛丽女王医院的Chung-Mau Lo博士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特异性HBV免疫应答缺陷,而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讨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在肝移植后的自发产生情况。

  研究人员选择50例患者进行研究,他们于肝移植后仅应用拉米夫定预防治疗。结果发现,其中21例(42%)自发产生抗HBs。平均在移植后8天(范围:1至43天),出现抗HBs的血清转化(>10 mIU/mL)。

  连续血清标本显示,在不输任何血制品的情况下,每例患者的抗体滴度均比移植后第7天增加100%以上。抗HBs滴度在3个月内达到顶峰,10例患者的峰值滴度<100 mIU/mL,5例患者为100至1000 mIU/mL,6例患者>1000 mIU/mL。

  研究人员指出,在移植后平均201天(范围:24至414天),12例患者的血清抗HBs消失;而另9例患者在平均221天(范围:94至1025天)内持续呈抗HBs阳性。产生血清抗HBs的患者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速度较快(log rank检验,P=0.011)。

  另外,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产生抗HBs的唯一预测因素是对HBV免疫的供者(可能率:18.9;95%可信区间:3.2至112.4;P = 0.001)。

  Lo博士认为,接受肝移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治疗时可能自发出现抗HBs免疫应答,抗体可能来自供者,这表明肝脏移植可能具有提供过继免疫的可能性。

上一篇:肝移植后的肝脓肿
下一篇:成人活体右叶肝移植后的肝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