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提高生存质量
生命解码
现代人早已经不再满足仅仅是“长命百岁”,而注重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器官移植技术近几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疗效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了了解器官移植的现状,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的挂靠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该中心在广东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肝移植学组副组长陈规划教授的带领下,一支由10名博士组成的年轻移植队伍奋力拼搏,肾移植已经突破了2000多例,有20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移植术。
该中心副主任何晓顺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发展得很快。新型器官保存液的问世、手术方式的改进、麻醉技术及术后监测手段的完善,使移植手术越来越安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不少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几乎不用输血。另外,新型免疫抑制剂不仅大大降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几率,而且因为激素的早期减量与撤退,不会因服药而“发福”,这也体现了提高生存质量的初衷。
在肾移植方面,整块取肾法使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明显降低;先进的配型技术使术后人肾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术前应用移植肾体外循环试验,大大减少了移植肾超急排斥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率;术前进行群体反应抗体检查,预先了解受者体内的抗体水平,提前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肾移植手术后严重排斥发生率;采用输尿管内支架及膀胱输尿管连续吻合术式,降低尿漏发生率;采用特制伤口持续负压吸引装置,使肾移植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下降。
肝移植方面也采用了许多国际先进技术,如摒弃了直接静脉切开的置管方法,改用术前直接行静脉穿刺置管及选择性下腔静脉的单转流;采用附加下腔静脉成形的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无肝期和手术时间,降低了相关并发症。以前八九个小时、甚至十二小时的手术缩短到现在四五个小时。
器官移植确实改变了病人的生活。一位移植之前要一个星期透析3次的男性肾病患者,坐着轮椅来,术后三个月后就回去上班了,而且还竞争上了岗,性功能也完全恢复正常,术后七八天就遗精了;在病房,记者看到了一位满面红光的男患者坐在床沿上,他告诉记者,他今年48岁,11天前刚刚做完肝移植手术。他是1年前查出肝肿瘤的,虽经几次手术,仍控制不住肿瘤的生长。现在可好了,他顽皮地拍了拍脸颊:“看看我这脸色。”
目前,该中心的肝肾移植疗效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出院时人、肾存活率为99%及97%,一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和93%;近年来肝移植的一年生存率也达到80%以上。
移植条件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器官移植的适应条件越来越宽。肝移植已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终末期肝病,包括肝实质疾病、先天性代谢性肝病、胆汁瘀积性疾病和肝脏肿瘤四大类60余种肝、胆道疾病。因为移植技术的完善,移植手术对病人的年龄限制已放宽(以前超过65岁被视为禁区),该中心今年收治了3名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年龄最长者达74岁,为全球第二高龄肝移植受者。经过术前充分准备,陈规划教授亲自主刀,术后该老人均顺利康复。但有些禁忌症不能够进行移植。如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顽固性心力衰竭、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先天性泌尿系畸型、获得性免疫缺陷症、严重精神发育迟缓和精神心理性疾病等就不能进行肾移植。
术后注意
一般术后两天即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4天后即可进普通饮食。除了糖尿病等特殊患者之外,饮食一般无特殊限制,但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肪为主,尽量不含人参成分。如无特殊限制,一般术后三四天即可下床。肾移植患者术后要保持移植肾的功能,应保持一定的饮水量。
出院以后必须进行定期复查,一般来说,肾移植患者稳定出院后三个月内每周复查一次,三个月后每两周复查一次,半年后每月复查一次。但如病情有变化时,如发热、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全身或移植肾区不适等,就要即时与手术医生联系了。肝移植患者术后注意的事项与肾移植相似,一般术后1个月即可出院,在3个月内每两周复查一次肝功能、药物浓度及B超等。半年后每月复查一次,但如出现发热、肝区疼痛、黄疸、肝酶升高等应即回医院处理。
本报记者王雷
下一篇:肝移植后长期接受lamivudine治疗易导致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