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可降低小肝癌患者HBV再激活率

  HBV相关肝癌(HCC)患者在系统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肝切除术后都可发生HBV的再激活,但射频消融(RFA)治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尚不清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陈敏山教授等对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RFA治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较肝切除术后要低。对于接受肝切除的HBV相关肝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近期《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上。具体内容:Eur J Surg Oncol. 2013 Aug;39(8):865-72.

  研究设计

  该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诊断为肝癌的患者,诊断的组织学或临床标准采用AASLD 标准。218例HBV相关小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N =125)或肝切除治疗(N =93)作为首次治疗。根据2009 EASL诊治指南,所有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和HBV DNA> 104拷贝/ 毫升以及ALT>正常上限值(参考值范围<45 IU / L)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

  研究结果

  治疗后共有20例(9.2%)患者发生HBV再激活。射频消融治疗组HBV再激活的发生率(5.6%),显著低于肝切除术组(14.0%)。在亚组分析中,肝切除组(2.9%vs20.7%)和射频消融治疗组(0%vs7.6%),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较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BV再激活的发生率低(射频消融治疗组差异不显著)。

  结论

  RFA治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较肝切除术后HBV再激活发生率要低。对于接受肝切除的HBV相关的肝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

  背景知识

  肝癌(H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和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因素。HBV感染是肝癌形成过程中重要的致病因素。HBV的再激活可能会导致严重肝损害,甚至死亡。在全身化疗或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HBV相关肝癌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很高。最近研究表明,6.1%(10/164)的肝癌患者HBV再激活发生在部分肝切除术后。射频消融(RFA)治疗因其对于小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创伤小而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HBV相关的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HBV再激活的风险目前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评价HBV相关的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HBV再激活风险,并与肝切除患者治疗后HBV再激活风险进行比较。HBV再激活的定义为:同基线相比HBV DNA水平升高10倍及以上,或HBV DNA水平从基线检测不到再现。肝癌诊断根据AASLD 标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根据2009 EASL诊治指南。患者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个人的意愿决定选用何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研究结果发现,肝切除术组中,预防抗病毒治疗组HBV再激活的发生率(2.9%,1 /35)显著低于未预防抗病毒治疗组(20.7%,12/58)。射频消融治疗组中,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组HBV再激活的发生率(0%,0/33)较未接受抗病毒治疗(7.6%,7/92)组低(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HBV再激活可能与切除范围较大有关。与全身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肝切除术相比,射频消融可提高免疫反应。虽然其诱导的免疫反应不足以根除肿瘤或持久预防肿瘤发展,但可能对免疫清除HBV感染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第一次证实了HBV相关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低于肝切除术后。建议HBV感染相关肝癌患者在全身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肝切除之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特别是准备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肝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

上一篇:肝癌: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孰优?
下一篇:肝细胞癌治疗中舒尼替尼与索拉非尼孰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