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研究肝癌门静脉癌栓获硕果

揭示复杂机制 开创系统疗法 建立判断模型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研究肝癌门静脉癌栓获硕果

本报讯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通过系列研究发现,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的形成机制复杂,系统化的PVTT临床治疗优化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该研究还率先建立了临床肉眼癌栓血清蛋白质组判断模型。

PVTT形成的主要机制包括:门管区趋化因子对肝癌细胞的趋化诱导、门静脉从肿瘤供应血管之一变为出瘤血管、活化血小板及其黏附分子对肝癌细胞的捕获和黏附作用的增强、血管生成因子对PVTT内新生血管的诱导。

经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的序贯研究,研究人员创立了PVTT临床治疗优化模式(肝癌+PVTT切除+术后门静脉持续肝素冲洗+门静脉36小时持续化疗)。与国内外学者相关报道相比,该疗法明显提高了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生存率,1、3、5年生存率分别从45.0%~53.9%、25.0%~33.2%、11.0%~23.9%提高到79.3%、38.9%、26.8%。

研究还率先建立了临床肉眼癌栓血清蛋白质组判断模型。经40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蛋白谱盲法验证,其准确率为87.5%(35/40例),敏感性为100%(18/18例),特异性为77.3%(17/22例),阳性预测值为78.3%(18/23例),阴性预测值为100%(17/17例)。

该成果获得上海市2005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一篇:九小时摘除肝部巨肿瘤
下一篇:不要赚进了大钱、却丢掉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