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门脉癌栓治疗优化模式创立
肝癌门脉癌栓治疗优化模式创立 患者生存率有望提高
2006.04.04 1版 今日要闻 编辑:吴晨光 作者:罗刚 秦嗣翠
本报讯(记者罗刚通讯员秦嗣翠)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既往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忌,患者生存时间通常不会超过3个月,即便近年采取了以手术为主的多模式综合治疗,但由于治疗方案不统一,疗效依然较差。而随着PVTT临床治疗优化模式在实践中得到确证,肝癌合并PVTT已从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
凭借这一成果新近摘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的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樊嘉教授告诉记者,之前由于对PVTT形成机理不甚了解,即便能够手术切除肿瘤、取掉癌栓,但往往几周内血管里又会长满癌栓,对生存率改善不大。而他们通过基础研究发现,门管区趋化因子对肝癌细胞的趋化诱导、门静脉从肿瘤供应血管之一变为出瘤血管、活化血小板及其黏附分子对肝癌细胞的捕获和黏附作用的增强、血管生成因子对PVTT内新生血管的诱导,是PVTT形成的主要机制,而肝素则可抑制这一高凝状态。
基于基础研究结果,他们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PVTT的系统性干预治疗研究,经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的序贯研究,创立了PVTT临床治疗优化模式(肝癌+PVTT切除+术后门静脉持续肝素冲洗+门静脉36小时持续化疗),明显提高了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疗效,147例临床分组对照研究证实其1、3、5年生存率分别可达79.3%、38.9%、26.8%(此前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53.9%、25.0%~33.2%、11.0%~23.9%),中位生存期可由两个月延长至16个月。这对于改善肝癌总体预后具有很大意义,也给晚期肝癌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
下一篇:肝胆胰疾病治疗误区多:手术应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