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研究:慢性乙肝有望找到新疗法


  慢性乙肝可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昨天,早报记者从上海市瑞金医院获悉,慢性乙肝患者分泌干扰素能力降低,细胞功能受损可能与乙肝病毒直接感染或病毒蛋白干扰细胞信号转导有关。这一研究对于阐明乙肝慢性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乙肝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之一。以往的研究都表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能产生一种特异性辅助性细胞和细胞反应,导致乙肝病毒不能被清除而形成长期感染,最终致使疾病慢性化。

而此次研究选择了28例住院及门诊的慢性乙肝病人和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外周血液中浆样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及其表达Toll样受体9水平进行了细致、大量的研究。成熟的浆样树突状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Toll样受体9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浆样树突状细胞依靠Toll样受体9识别各种病毒核酸而被活化,继而分泌大量干扰素。

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9表达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不但存在数量减少,而且分泌干扰素能力降低,干扰素分泌减少可能影响到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使慢性乙肝患者不能产生特异性细胞应答,机体不能清除乙肝病毒引起疾病的慢性化;浆样树突状细胞中有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表达,提示细胞功能受损可能与乙肝病毒直接感染或病毒蛋白干扰细胞信号转导有关。

研究结果为了解慢性乙肝免疫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将来开发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尤其是针对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瑞金医院尝试破解慢性乙肝发病机制
日期:2007-01-04 作者:章米力;施嘉奇 来源:文汇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相关研究人员昨天表示,通过研究慢性乙肝外周血内的“哨兵”——树突状细胞的能力强弱获悉乙肝慢性化的原因,对寻找更有效的慢性乙肝治疗方法颇具意义。

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不但数量减少,而且分泌干扰素能力降低,干扰素分泌减少可能影响到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浆样树突状细胞中有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表达,提示细胞功能受损可能与HBV直接感染或病毒蛋白干扰细胞信号转导有关,这使得乙肝病毒不能被清除而形成长期感染,导致疾病慢性化。

瑞金医院这次研究选择28例慢性乙肝病人和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磁珠分选、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对外周血液中浆样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为了解慢性乙肝免疫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将来开发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尤其是针对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上一篇:2006年医药科研回顾:肝炎治疗研究稳步前行
下一篇:替比夫定可促进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