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乙肝新药带给我国新药研发的启示


  最近我国在乙肝新药研发方面捷报频传。据新华社报道,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发文批准,重庆佳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第三军医大学共同研制的治疗性合成肽乙肝疫苗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治疗用合成肽乙肝疫苗。

  而前不久,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研制的我国第一个利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开发的国家一类肝病治疗新药“异甘草酸镁”注射液Ⅲ期临床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新药频出,但形势依然严重。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目前占总人口的10%,而慢性肝炎病人又占其中的30%,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亿~500亿元。

  从技术角度来说,除去提高免疫力等辅助性药物外,乙肝的主要治疗药物类型有三类:抗病毒类、治疗性乙肝疫苗、抗炎及保护细胞膜类。长期以来,医患双方都认为它的主要疗法是抗病毒,而研发抗病毒新药正是研发起点低、研发实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如我国的一个弱势,却是研发实力强大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例如,从目前临床用药来说,我国的肝病抗病毒药物几乎被进口药品所垄断;从新药研究的硬件来看,研发抗病毒新药需要高等级的病毒实验室,而我国目前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BSL-3)真正符合国家标准的还不多,已有的又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更先进的BSL-4实验室我国还没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相关研究水平的提高。

  那么该走一条什么样的研发捷径呢?笔者认为,这两个新药研究给我们提出了一条新思路:我国新药研发应该扬长避短。目前所用的主要药物——抗病毒药自身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国外进口的抗病毒药物多为化学制剂,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由于目前抗病毒药物的局限,还不能彻底杀灭病毒;部分抗病毒药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严重的病毒变异现象,在治病的同时也可能严重威胁着部分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我国就应在治疗性乙肝疫苗和抗炎及保护细胞膜类方面多下功夫。在这两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在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发方面,我国与国外目前的研发进度相差不大;尤其在抗炎及保护细胞膜类方面,可利用天然药物有效成份研制此类新药,我国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几千年的应用和研究历史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的。在这种情况下,“避己所短,扬己所长”——集中精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乙肝的疫苗和抗炎及保护细胞膜类新药就是我国药企可以走也应该走的一条路。以上两类国内新药的最新进展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思路。

  另据笔者了解,我国利用甘草一个品种就推出了四个新药:1987年,国际上甘草酸治疗肝炎的技术刚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正大天晴的前身连云港东风制药总厂就与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推出了甘草酸治疗肝炎的第二代——甘草酸单铵盐的复方产品“强力宁”注射液。随后该药厂于1994年成功地从甘草中提取了异构体甘草酸,合成了易被人体吸收的甘草酸二铵盐,生产出了甘草酸治疗肝炎的第三代产品——“甘利欣”口服胶囊。为了解决甘草酸制剂口服效果差的问题,2004年,该药厂又推出了“天晴甘平”口服胶囊及注射液。该药物采用了先进的磷脂复合技术,将甘草酸二铵盐与磷脂结合后形成新型复合物,使药物的脂溶性增强,促进了药物的有效吸收,提高了治疗效果。今年,为降低以往甘草酸制剂常见的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安全性,正大天晴研制的第四个甘草酸制剂产品“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临床试验疗效明显,该药是一种高纯度的a单一异构体化合物,采用了全新、高效的转化工艺,使单一异构体的提取纯度达到97%以上。

  类似的例子还有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创新使该产品的销售量在我国丹参衍生药领域独占鳌头。

  这些新药的研发还给了我们另一个提示:研发新药要做细做实,把一个研发原料做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研发效率、节约研发投入——这个原则尤其适用于中药研发。从大的方面来说,也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悠久的研究历史。扬长避短,做细做实,这应该是适合具有我国特色的一条研发新路。

  摘自[中国药网]

上一篇:乙型肝炎的治疗面临新的挑战
下一篇:人民网健康频道对“四军医大研制成乙肝新疗法”一文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