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兴医院再调查 院方冒用团中央名义造假
 
一家被“声名所累”的医院,正在经历一场“生死未卜”的考验。最近一周,众多媒体突如其来的关注和质疑,让北京新兴医院尝到了从主动“聚焦”(大量投放广告)到被动“曝光”的别样滋味。
其实,早在7月上旬本报记者就已着手调查北京新兴医院,在历时一个月的调查中,记者发现,这家医院所暴露出来的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夸大宣传的问题,而是在这类医院大量兴起时,医院自身在企业运营中角色错位和政府部门管理缺位的问题。
“疑难杂症”成“香饽饽”
医疗领域是目前社会资本比较热衷的投资领域。但据记者调查,那些通常是被视为疑难杂症的领域:不孕不育、男女性病、糖尿病、肝病、肿瘤、皮肤病等,其共同特点是人们想治但难以医治,也无人可以确定疗效和治愈率,患者需要大量持续的经济投入。民营和私立医院介入既有利可图,又有闪展腾挪的空间。在全国各地,这一领域集中的社会资本居多,坑蒙拐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
疑难杂症医院纷纷涌现,拿捏病人心理,步步为营。这次风波的主角——新兴医院不过就是众多此类医院中小有名气的一个罢了。
走进新兴医院,你会发现那里聚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记者多次深入其中,接触了几十位患者,几乎都是看了广告千里迢迢慕名而来。他们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虔诚的“信众”,对这里神奇的医术深信不疑;另一类是迫于无奈,只要觉得有机会总比没机会强。
无论是哪一类,钱却是越花越多:首先是花了不少路费,面对100元的高价挂号费也不得不看。挂号之后,发现还要交上一笔金额不菲的检查费用。按部就班地接受检查后,得到的是医生开出的一份价格惊人的处方。一般一个人单是药费这块平均都在2000元/月以上。如果男女双方都有问题,那就要加倍。这样一来已经将近6000元。但治疗没有可能立竿见影,于是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有的人是一次付讫,也有的分期而来。虽然对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这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但很少有人“半途而废”。套牢他们的,除了对孩子的期待,还有那一步步花出去的如流水一样的“真金白银”。
一些在全球都公认的疑难杂症现在却变成了“企业化医院”的赚钱门路,利用病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聚敛财富。这类病人治好最好,治不好也会认命,因为本来就是“疑难杂症”。只要有治好的希望,多花点儿钱不要紧。病人的这种普遍心态是这类医院“欣欣向荣”、生意火爆的基本前提,信息的不对称是这类医院能够继续生存的条件。
夸大宣传是惯用伎俩
这类医院把自己当作企业来运营,把患者当作消费者来对待。就在医院与企业、患者与消费者之间,出现了角色错位。
在采访中,新兴医院的一位负责人士告诉记者,新兴医院是一家营利性医院,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讲的是服务水平、医疗质量。“这是最主要的,当然会有一定的收费,我们也有这么多人等着吃饭。我们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与国有医院不同,这也是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问题,我相信政府部门会通过一些手段管理,但相信他们不会扼杀我们,只能去扶持。”“这样的医院越多越好呀,它的服务好、医疗水平高,患者愿意呀,只是收费可能会高一点儿。”新兴医院就是按照企业的定位在运作,对患者施展了大量的营销手段。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工商局已经对新兴医院立案,理由是广告存在夸大和虚假宣传。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这家医院的一些造假的宣传内容:据院方宣称,院长朱明曾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十年杰出贡献奖”。但当记者向团中央电话咨询时,团中央办公厅一位姓安的工作人员却很疑惑:“杰出贡献奖?没听说过呀。我们不可能搞这种奖。”记者随后以“十年杰出贡献奖”为关键词,在百度、Google等搜索网站上查询,也没有查到团中央曾举办过此类活动,一些党政网站更没有此类关键词。
另外,记者在北京新兴医院网站首页“2004年6月下旬来院报喜患者(选登)”和“2004年6月上旬来院报喜患者(选登)”图片中也发现,有3张照片被重复使用,存在明显的欺诈行为。
既然是企业化运作,必然会有竞争,这类民营医院之间的竞争手段也颇为出格。当记者以患者或患者亲属身份拨通几个同类医院电话试图加以比较时,这些医院一面宣传自己的优势,同时也不忘贬低对手几句。后来记者又拨通了上海某同类医院的电话,负责咨询的大夫说:“我们这边很多病人都是从北京新兴医院转过来的,新兴医院只有一种药物疗法,补肾养血颗粒,不分男女,不分病。我们有很多疗法,我们会对症下药。”该医院目前也正在大量投放电视广告,广告内容与新兴医院几乎同出一辙!
对于此次引发巨大震荡的广告风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对记者说:“我在医疗界20多年了,我很了解,它这样做,最后往往是要失败的,毕竟只能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它的广告是如何打出来的,应该好好查查。为什么北京不给它做广告,而只能外省市做?我们搞医的都知道,这种病的疗效不应该这样宣传。”近来,像新兴这样的医院还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大肆宣传,在一些求医心切的老百姓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很多患者把剧中虚构的情节当真,但在法律上,企业无须为此承担责任。
而新兴医院对于这次风波的起因也颇有怀疑:“我们怀疑有人在背后操作。这场风波出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医院周围的医托和我们的竞争对手。”
名为行医 实为赚钱
作为营利性的医院,合理合法地按企业运作的方式经营,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如何确保它在企业化运作的过程中恪守医德,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何监管和规范?在医疗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介入之后,政府监管受到更大的挑战。多重管理之下,往往会导致多头不管理,从而出现了企业发展和壮大的“空前契机”。
在许多公立医院靠政府财政补贴举步维艰的时候,私立和民办医院却大发其财。新兴医院改制前在国有体制下亏损,但在改制后很快实现盈利。对于新兴医院此次被媒体热炒的事件,其律师朱修培给出的解释是:“新兴医院登广告宣传自己属正当的经营行为。”但老百姓和社会对它的需求,大概并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家医疗和服务水平都更有保障的医院,更重要的还有信誉。但有效监管的缺失,使得这种错位更加难以弥合,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民营或私立的专科医院追逐暴利时的肆无忌惮和患者作为弱势群体的无可奈何。
在私立和民办医院实施企业化运作的过程中,他们所用的计谋和策略,在其他行业曾被无数企业千万次地演绎过,本不足为奇,而且难以说出多少“大是大非”。但之所以一个典型个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震荡,就是因为医院始终代表了一种社会公益,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而企业逐利的本性则使得它往往容易偏离甚至背弃这种社会责任。都说“医者父母心”,这些企业化运作下的医院往往都很珍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他们都有一副爱心天使般的表情,但那是否是一颗不曾被利欲充斥着的“父母心”就不得而知了。
医院实行企业化运作的过程中,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冲突常常是此起彼伏。一方面,他们会像所有其他企业一样在经营和追逐利润上采取各种手段。比如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把消费者深度套牢,除了上述列举的新兴医院的例子之外,还有的则以远低于公立医院的价格招徕“顾客”,随后夸大你的病症,提供医院独有的配方和药物,从患者身上榨取尽可能多的经营利润……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防止有人打着行医的幌子只赚钱却看不好病。这可能也就是医疗企业的一个特殊性所在。医院在企业化运作过程中,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往往会有虚假宣传,通过夸大疗效等方式来吸引尽可能多的患者。轻则一些病人被耽误了,重则会造成医疗事故,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这点恐怕是医院监管的一个重点。
在我们对新兴医院的采访过程中,发现他们给患者开药具有相当的随意性:一对夫妇交了钱之后,护士小姐一听才4700多元,不由分说拉着他们就要找大夫再加几味药。而且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些什么药,每种药的功效也无从考证。虽然我们不否认可能有专利,但相关监管部门是否对这神秘配方的疗效有所鉴定,还是任由他们“瞒天过海”?而且,不孕不育也就罢了,如果医治的是肿瘤等一些性命攸关的疾病,监管部门的一时疏忽,可能就是不计其数的“人命”。
如果说“价格欺骗”所有企业都可能存在,那么“疗效欺骗”,则是医院经营过程中最大的危害所在。而当这两种欺骗“双管齐下”的时候,监督管理部门是否能及时喊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政府监管缺位造成空当
营利性医院应该如何管理?都应该由谁来管?营利性医院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监管:一是与普通企业一样,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管;二是作为一家医院还应该接受行业系统的监管。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不仅没有双层监管,反而出现了“都不管”的情况,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管。
私立或民办的专科医院和医疗门诊作为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其运作已经相当市场化了,其高昂的药价在一些老百姓看来就是暴利。那么这样的企业是否依法照章纳税呢?纳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记者向北京市税务机关咨询时,发现有些税务人员对这类医院应纳哪些税也并不清楚,电话那端的推测和犹疑让记者有些吃惊。随后记者又追到了营业税科,了解到这类医院跟企业一样要缴全部的税,但当记者想了解类似医院实际的税款缴纳情况时,却没有得到任何信息。
根据记者对一些民办和私立医院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收费普遍很高,但消费者常常弄不清自己的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值不值?而且还有一些医院故意设置价格陷阱。针对患者“药价太高”的抱怨,新兴医院行政办公室的丁爱军说都是根据物价局的参考价制定的。同类医院上海长江医院也称是按物价局规定定价。但当记者打电话向物价部门询问时,却得到这样的回答:“新兴医院属于营利性医院,价格都是不管的。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政府对它是没有制约的。挂号和检查费也不管,属于市场调节价。”后来记者在与海淀区卫生局法制办的一位负责人谈及新兴医院时,他说:“这类医院按照国家政策已经完全市场化了,老百姓去看病,是愿打愿挨的事情。企业追求利润天经地义,老百姓相信或者愿意就去看,承受不了可以到公立医院。人家证照齐全,合理合法,如果觉得有问题,你可以不去啊。”有人认为,对于这类已经企业化的医院,老百姓的就医心态还远不成熟。
卫生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作用,颇有些费思量。据业内人士介绍,市或区县卫生局医政科负责医院的注册、批准、审核。广告方面,除了前面说到的工商部门外,卫生局系统负责西医广告的审批,中药管理局负责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广告的审批和管理。而作为新兴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记者在海淀区卫生局等候了将近一天,接触了很多科室的负责人,但基本上都拒绝接受记者采访。医政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负责初级资格审批,监管的事不归他们。
究竟有谁管得着这些民办或私立的医院?好像都有点儿关系,又好像都不肩负职责。仿佛审批之后,证照齐全就万事大吉,究竟谁来监管却是个未知的问题。
正是由于这种监管上的空当,很多患者在花费巨额治疗费却不见任何效果的时候,除了气愤,没有办法去与医院理论,甚至都不知道该到哪个部门去投诉、用什么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新兴事件给政府监管留下一个新课题。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