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出问题该不该当众告诉孩子
12月7日,哈尔滨市某小学三年级一位李姓家长向记者反映,她儿子所在的班级前几天做了结核菌素(PPD)试验,三天后看反应时,他们班有8名同学因PPD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她儿子PPD试验结果呈阴性却是传染源接触者,都被当众通知要到指定地点接受检查。李女士说,儿子晚上放学后,就哭着对她说:“我们班那么多同学都不去检查,就我们几个去,是不是我得了肺结核?听说肺结核传染,吓得我的腿都哆嗦了。我们班同学都用那种眼神看着我,好像我是动物似的。平时跟我最好的一个同学每次下课都叫我一起到操场玩,现在我叫他他都支支吾吾地找理由躲着我,我不想上学了……”
李女士说:“我问过医生,医生说孩子现在到底有没有结核杆菌,还得等到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可老师却不问青红皂白当着全班的面告诉他们检查结果,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种不详细说明情况就把结果端出来的做法是不责任的表现。现在我虽然给儿子做了好多工作,他同意去上学了,可他还是心理压力特别大,觉得自己是个传染病人,在班级抬不起头来……”
无独有偶。哈市某中学一位初一学生家长反映,他女儿所在班级有一名学习比较好的男生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当时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耽误课,就隐瞒着没有告诉老师和同学,等到后来真得了乙肝办休学时大家才知道。一些平时跟那名男生要好的学生家长为此很是恐慌了一阵,纷纷带着孩子到医院去检查,幸好没有一个同学被传染。但这件事说明什么?孩子健康有问题,特别是得了传染性疾病,就应该告知大家,一是预防为主,二是老师和学生也应该有知情权。
那么,孩子的健康出问题,到底该不该告诉孩子?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家长。孩子上五年级的张先生说:“从得病孩子的角度讲,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以及会因此耽误功课,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治疗;从众多健康学生的角度来讲,大家知道某同学患了传染疾病后,他们首先做出的反应就是远离甚至会因担心自己受到传染而歧视这名同学,无形当中会觉得课堂是个传染源,无法安心学习。所以,我认为孩子若得了传染性疾病不应该当众告诉孩子,而是告诉得病孩子和同学接触时要注意。”
初三学生家长高女士认为,当面告知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全班那么多孩子,如果发现了孩子有异常情况却不告诉大家,那么学校里的学生是高密度人群,健康的孩子就有可能与病源进行近距离接触,就随时都有被传染的可能。“最起码我会告诉孩子,平时多跟身体健康的同学在一起,身体素质不好的同学说不定会有什么传染性疾病,别被传染了还蒙在鼓里,预防为主嘛。”家长赵女士说:“高女士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本来嘛,孩子送到学校是学知识来的,谁愿意孩子的同桌是个传染病菌携带者?我们宁可不让孩子上学,也不愿意孩子的健康受到威胁。”
对待同一问题有两种说法,到底谁是谁非?
据传染病专家介绍,肺结核可分为传染性肺结核和非传染性肺结核,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做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如果得了传染性肺结核必须得休学治疗。
同样道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乙肝患者具有传染性,需要休学治疗,这毋庸置疑,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是携带了病毒,没有炎症,并不一定会发病,所以参加正常的学习不会对周围人群构成直接威胁。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应用乙肝疫苗预防肝炎的时代,只要普及注射疫苗,就不存在互相传染的问题,相互间的生活和学习障碍也就解除了。因此,如果发现孩子的健康出了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把实情告诉大家。本报记者李敏
下一篇:爱路历程:相互扶持开心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