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总送来救命钱


本报记者 吴晶 

  本报讯 看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儿子,手里拿着单位同事送来的近2万元“救命钱”,杨春桥的眼眶红了。对杨春桥一家来说,2004年的除夕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杨春桥的儿子杨益(化名)在浙江树人大学建筑设计专业读大二。1月4日晚上,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疼痛,因为忙于期末考试,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当作胃病吃了几颗药片了事。1月14日,杨益回到诸暨老家,可是越来越厉害的疼痛让他根本无法休息。在父亲的劝说下,第二天杨益从诸暨回到杭州进行检查。“慢性重型乙肝,需立即住院治疗。”一纸诊断让父子俩的心凉了半截,这是个要花钱“买”命的病啊,对于这个负债累累的农民家庭来说,即便是1000元也算得上一笔巨额财富。老实巴交的杨春桥是杭州黄龙饭店工程部的临时工,一个月也就700多元的收入,妻子在老家干农活,还要供养儿子读书,生活相当拮据。儿子读高中那年,杨春桥开始四处借钱,至今已经背上了近5万元的债务。“可是这个病没有十几万元恐怕治不好。医生说最好的办法是肝移植,那第一笔费用就要近20万;就算是一般的换血,也要1万元1次,我实在不知道去哪里凑这笔钱。”杨春桥面有难色地说。前天晚上,杨益开始昏迷,医生说他的情况相当危急,随时都有停止呼吸的可能。万般无奈的杨春桥只好把电话打到了单位,想借点钱先垫上,对他来说儿子的命远比自己重要千百倍。

  令杨春桥惊喜的是,得知这一消息,黄龙饭店的工会立即组织了一次捐款。由于是除夕,很多员工已经回家过年去了,但留在单位的400多位员工纷纷慷慨解囊,50元、100元、500元……上至总经理,下至临时工,没有一个人拉下。一位姓朱的师傅已经回厦门老家过年了,在接到同事的电话后,马上表示要捐100元,请同事先帮他垫上。短短一个早上,工会就收到了近2万元的捐款。当这些带着浓浓爱心的钱送到杨春桥手里时,不善言辞的他除了“谢谢”几乎说不出其他话了。2万元钱虽然不多,但在这个寒冷的除夕夜里,却如同雪中送炭,让杨春桥一家感受到了温暖。

上一篇:农村社改的三只“火药桶”
下一篇:加强立法希望法律没有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