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乙肝携带者的十年法治心愿

   张先著(作者为2004年度法治人物)

   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

  2003年6月,安徽省芜湖县人事局公务员招考报名现场,人头攒动,我踌躇满志地报了名。在随后的笔试和面试中,我以所在报考职位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体检程序。 2003年9月26日,芜湖市人事局以口头方式宣布,我仅因携带乙肝病毒,不能被录用。

  我天真地认为是不是芜湖市人事局搞错了,多次向芜湖市人事局和安徽省人事厅反映情况,遗憾的是,没有结果。这无异于晴空霹雳,让我欲哭无泪!

  比我更痛苦的是我的父母。人事局的一句“不予录用”,让这个尚处在大喜之中的家庭旋即陷入了大悲!饱经沧桑、头发花白的双亲难掩失望。父亲强打起精神安抚我说,他希望我能留在家里,做小本生意,一来可以陪在父母身边,二来,一家人能相互照顾。然而,心灵遭受沉痛打击的我,想远赴他乡。

  2003年9月30日,在网上偶遇一位叫“古道风”的网友,他说愿意帮我打官司,让我查看央视《新闻调查》做过的乙肝节目;还讲了打官司的意义,比如该官司可能会引起全社会对乙肝歧视的关注,从而促进社会对乙肝歧视现象的消除;最后和我强调说,官司肯定是输,万一有媒体报道,制造出影响力来,面对各方压力时,能不能保证坚持到底。

  我找到央视的那期乙肝节目,被安心的故事深深感动。才知道国内有许多人因乙肝携带,遭受着入托、升学等歧视。我深受触动……霎时,强烈的责任感沸腾着我的血液,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这场有意义的官司。

  打官司的想法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年轻的我,没有顾及父母感受,我咆哮说,如果不让我打这场官司,我就出去租一间小屋子,自己独自一个人扛着。

  我的官司得到网友“ruifengzhang”,“Hbvwang”、四川大学法学院周伟老师、卢杰锋同学等人的帮助,2003年11月20日向芜湖市新芜区人民法院提交起诉书。法院当天就受理了。立即引起全国知名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很多乙肝携带者也赶来支持。那时那刻,我感觉自己不再孤单。开庭之前,我和古道风说,我们已经赢了,已经赢得了全社会对乙肝人群的全面关注。

  打官司期间,有人和我父母说,民告官,是没用什么好结果的,小心被报复;还有人说,我打官司是为了出名。那时,来自各方的流言蜚语,给我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一种责任感,更加坚定了我将官司进行到底的决心!

  白天,我主要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采访,在镜头面前陈述经历;晚上,我一般会去家乡的小河边坐一会,向小河倾诉衷肠。在跟小河的屡次对话后,我决定,官司一审宣判结束,离开安徽,远离公众视线,去内蒙古恩格贝,在蓝天白云下,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

  2004年4月2日,这是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在这天,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我赢得官司!随后,虽然芜湖市人事局提起上诉。同年5月31日,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芜湖市人事局上诉,维持一审判决。至此,轰轰烈烈的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的乙肝科普之路

  一审结束后的一年里,虽有几次就业经历,但最终都因对方知道我的身份后,以一些诸如普通话不好等借口将我辞退。每次被辞退时,我都不断地质问自己,如果对方能够了解乙肝知识,他们还会歧视我么,他们还会找借口将我辞退吗?这也让我想起了打官司期间,我曾遇到过一些对乙肝常识不是很了解的记者,他们在写报道时,也出现过错误的乙肝常识表述。

  这些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乙肝歧视的根源并不在于乙肝本身,而是来源于人们对乙肝知识的不了解。无知产生恐惧,恐惧才产生歧视。随后的日子里,每次接受媒体采访,我都会尽力宣传乙肝知识,反复强调乙肝科普的重要性。

  一名乙肝心理咨询师

  2005年8月,多次求职被拒后,我生活拮据,情绪低落,自己的经历却无法与人诉说。身心憔悴的我选择了支教。

  支教的一年里,我总结出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经历被歧视后,会出现心理阴影,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排斥心理,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每当想起这些,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我想帮助他们,尽一份力,给他们煨一罐心灵鸡汤,协助他们修复心灵的创伤,希望他们的心理不再阴暗,都能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支教结束后不久,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工作之余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并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业余时间坚持给网友无偿提供心理咨询至今。

  我的未来十年法治心愿

  希望有一天,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够和总理握手,深深感受法治的力量。

上一篇:2010年国务院消除“乙肝歧视”很给力
下一篇:国务院法制办:就业和入学不得查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