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歧视乙肝病人
主持人本报记者 胡宇芬
主讲人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彭仕芳
主持人:我国有1.2亿慢性乙肝感染者。当前社会上对他们存在偏见,怕和他们握手、进餐等,特别是一些部门和单位招考员工,也设置门槛限制乙肝病人参与,给他们造成了痛苦。请问乙肝的传染性到底有多大?
主讲人:其实,乙肝病毒(HBV)并不是特别容易传播,其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性接触和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进餐、握手、拥抱等不会导致感染。试想想,谁能保证哪一次航班、哪一辆公共汽车没被HBV感染者乘坐过?因此,担心因日常生活接触而感染HBV的想法是多余的,人们大可不必“谈肝色变”。
即使感染了HBV也应区别对待。围产期、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易成为慢性,这也是我国成为HBV高感染地区的主要原因。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感染HBV后,95%以上的感染者可以清除病毒,一般没有明显肝功能异常,最终可获得对HBV的抵抗力。
再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不是必然出现。80%左右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无明显损害,肝功能正常,终生与HBV“和平共处”。其余的肝功能异常者中,仅有1%至3%发展成中、重度肝炎及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中约9.9%至16.2%最终演变成肝癌。可以认为,慢性HBV感染者发生慢性肝炎的比例并不一定比肥胖及高血脂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比例高。
最后,乙肝可以预防。HBV疫苗适用于感染前主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感染后的紧急防护,效果良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说,乙肝是可以治疗的。肝脏是一个再生能力和代偿功能很强的脏器,一次严重的肝脏损害,只要治疗及时,可较好地康复,有些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再发作。
下一篇:苏州迈出“反乙肝歧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