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反乙肝歧视:不仅仅是1.2亿人的胜利






南方周末   2004-08-05 15:58:36

2003年12月19日上午8时30分,备受关注的“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在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法院大审判庭开庭审理 吴芳 摄



  编者按:2003年曾被称作“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反歧视年”。这一年,从周一超泄愤杀人到张先著行政诉讼,再到1611名公民提起违宪审查,占中国人口近10%的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经历了由非理性抗争到理性诉求的层层推进的维权历程。
  而就在今年7月30日,人事部、卫生部发布了《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录取标准的新规定,被舆论视为政府积极落实“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回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维权呼声的重大举措。
  人权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反歧视的历史。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纪念这一重大的反歧视成果,尽管它还是阶段性的。


  应禁止强制检测乙肝两对半

  □小谷子(“肝胆相照”、“战胜乙肝”等网站版主)

  9月份快到了,又是学生上学的时候,但“肝胆相照”网站上一位名叫“何时立法”的“战友”,这几天却正焦头烂额,她的小孩因为携带了乙肝病毒而被幼儿园拒之门外,现在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仍然被挡在校门之外。
  社会上,乙肝两对半检测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无处不在,通过一个检测将乙肝携带者筛选出来,抛出求学和工作的行列的案例比比皆是。仅短短的7月份,“肝胆相照”网站上就有几十个“战友”因为在招聘中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被用人单位拒绝录用。仅今年上半年,已经发生了两起因为携带乙肝病毒找不到工作而自杀的事件。
  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们认识到乙肝与甲肝的传染途径完全不同,乙肝通过血液传染,主要是医源性的传染和母婴传染(目前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像甲肝那样,通过消化道传染,因此,禁止乙肝病毒携带者入学、工作显然是不妥的。卫生部肝炎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卫生技术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徐道振认为,“最近两年,专家讨论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保证他们能正常生活。对于是否应该将乙肝病原携带者排除在饮食行业之外这样的社会共识,许多专家都对当前的做法提出了否定意见。”
  一个人被歧视的后果是什么?有论者指出,就是你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因为你的某一种身份———血缘、籍贯、身高、疾病,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与你的自由意志和个人奋斗都无关。歧视等于否定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人奋斗,因此歧视在本质上,是一种令受歧视者绝望的力量。在我国,目前无处不在的歧视性的强制乙肝两对半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使1.2亿人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1.2亿人的生存权、劳动权、教育权严重受到侵犯,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弱势群体,这一情况与宪法保护人权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劳动权是基本的人权,一个人有劳动的能力他就有劳动的权利,剥夺了一个人的劳动权利等同于剥夺了他的生存权利,这样的权利是必须由国家严格加以保护的,国家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利而存在的。一般而言,国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保护:一种是通过强制性立法,禁止就业中的体检筛选;另一种是在权利受到损害时,通过司法给予救济。
  要求国家通过法律禁止强制性血液检测、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成为中国1.2亿人民迫切的公共需求。国家可以在传染病防治法、劳动法修改时写入这一强制性规范,也可以由劳动部和卫生部制定规章,禁止入托、入学和工作前的乙肝两对半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工作中的体检改为自愿。
  去年由“肝胆相照”论坛发起的1600多公民签名、反映全国1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求的“对全国公务员录用中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规定进行违宪审查”的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教授和浙江大学法学院章剑生教授参加了联合署名,《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周刊》均用大篇幅报道了“乙肝违宪审查建议书”和“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并被媒体广为转载。乙肝歧视话题上了央视的《实话实说》、《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社会记录》等多个栏目,徐道振、魏来、蔡皓东等肝病专家,出镜呼吁全社会要科学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维护1.2亿公民的正当权利。
  四川大学法学院周伟教授和卢杰锋同学,为张先著无偿提供法律援助,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专家提供了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够胜任公务员的证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广东35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立法扫清“乙肝歧视”》,建议全国人大制定“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利法”。海南、浙江、陕西等地因公务员体检不合格的“战友”纷纷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途径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维权行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何鲁丽副委员长对“违宪审查建议书”作了批示,卫生部和人事部多次组织肝病专家进行讨论,制定了新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第七条,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论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正常,则判为体检合格。我想,这首先是一个进步,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再被公务员招考拒之门外,同时它向社会昭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工作的,社会不应该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
  但遗憾的是,《标准》仍然要求强制检测乙肝两对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禁止企业强制检测乙肝两对半显得底气不足。相对于公务员招聘,企业招聘将是一个更为广大的就业市场,不禁止工作前的体检筛选,那么在企业招聘中谁都可以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对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毕业仍然等于失业,教育和就业之间的制度脱节仍然存在。那么像周一超因受歧视失去理智杀人的悲剧,在企业录用过程将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禁止检测乙肝两对半和乙肝表面抗原是解决乙肝歧视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因此,这个《标准》仍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乙肝歧视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背离的,它终将被埋在历史的车轮之下。但对于1.2亿人来讲,这种需要是如此迫切,如果要等10年以后再解决这一问题,那将牺牲一代人的幸福。因此,当务之急是政府应做进一步摈弃乙肝歧视的表率,不再在公务员体检中检测乙肝两对半,进而由国家立法,禁止入托、入学和工作中的乙肝两对半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周一超母亲:为了忘却的纪念

  □本报驻沪记者 沈颖

  周一超,浙江大学农学系2003届毕业生。2003年1月,他报名参加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在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后,未能通过体检,因而怀疑招录工作的公正性,愤而行凶致使人事局两干部一死一伤。
  报章消息中这简单的几句,残酷地概括了一个冷冰冰的事实。但谁都不会否认,这是一个彻底的悲剧。无论对受害者,还是施害者。
  悲剧和未能通过体检的原因相关——浙江省长期以来沿用的公务员录取体检标准中,“乙肝小三阳”被列为不合格。周一超就属于“乙肝小三阳”。
  这个他从不知道的医学名词,将他22岁的生命和他的母亲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8月3日晚,本报记者在嘉兴市一间逼仄而闷热的小屋里,见到了周一超的母亲。此时,距离周一超被注射死刑已逾150天,距人事部、卫生部公告《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5天。
  母亲眼窝深陷,白发满头,已没有眼泪。

  盼望
  去年6月16日,周一超从看守所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母亲,请求母亲把家里惟一的那套房子卖掉,弥补死伤者家属的损失,“我非常后悔由于一时冲动铸成大错。”
  母亲什么都答应他,并怀着一线希望向法院求情,向死伤者家属求情。总之母亲能做的都做了。
  母亲当年支边去了大兴安岭,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给了祖国的边疆,返城后好不容易成了家,有了儿子周一超。
  周一超小时候,父亲暴病而亡。母亲没有再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好在儿子争气,在学校一直是好学生,顺利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在学校,周一超是班里的宣传委员、副班长,是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社会实践单项奖学金获得者。在学生宿舍里,他的桌子和床铺最整洁。
  6月23日第一次庭审。周一超从羁押室走上法庭时,母亲将头趴在椅背上,想看而不敢看。
  9月4日一审宣判前休庭10分钟,母亲挣脱同伴执意到外面的大厅里,不敢再进去听判决,但最后临判前,她还是冲了进来。听到审判长说出“死刑”两字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冲向儿子,可是,周一超已经被带出了法庭。
  法院有两个出口。为了守到儿子,母亲仓皇地在门与门之间奔跑。当她冲向前门时,载着儿子的警车突然从边门呼啸着走了。
  10月底,二审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收到一份有3671人签名的请愿书,请求给周一超重新做人的机会。此前,嘉兴学院法律系和科协曾向社会发放了1000份民意调查表,结果显示,有83.4%的人认为应该给周一超“留一条生路,判处死缓,以观后效”。被调查人范围为嘉兴市企业职工、公务人员、教师、学生、医务人员、个体户、无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等。
  母亲还是坚持每隔一周给儿子写一封信,鼓励儿子不要放弃,“不知道写什么好,写写揉揉,怎么写都怕他看了难过。”
  母亲活下去似乎只有一个盼头———儿子还活着,即使是一辈子活在监狱里。
  “如果儿子有幸能活下来,要去外地劳改,我就跟着去那个地方打工。”在黑夜里闪过的念头攫住她的生命。

  诀别
  省高院的判决迟迟没有下来,当2004年的新年钟声响过之后,又一批公务员招考在全省范围内展开。
  2004年1月25日,周一超在惟一能看到的《浙江日报》上发现了一条消息:2004年浙江省公务员招考,取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成为公务员的限制性规定,浙江成为继广东、四川、江西之后全国第四个破除此规定的省份。
  过了几天,母亲收到了儿子从羁押地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着———
  “真好,浙江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终于可以公平地参加竞争了,可以当上公务员了。我为他们高兴。”
  这个消息母亲也写在了刚寄出去的那封信里,她想给他些安慰。但明信片上的最后一句话,又让母亲一阵揪心———“可是我没有机会了。”
  母亲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她知道儿子写这句话时心中的波澜。
  母亲一直遗憾没有从正面好好地看看儿子,两次开庭,她都只见到了儿子瘦削的背影,儿子背对着母亲站着。
  很多人记得,正当新一年的公务员招考开始报名的时候,报纸上登出一则消息:“周一超昨天被执行死刑,他是我省首例实行注射死刑的人。”
  在情与理交织的判决中,法律最终倾向了“理”。
  母亲却永远清晰的记得这个日子。“3月2日,临注射前几分钟,我终于可以面对面地看儿子一眼。哪想到竟是最后一眼。”
  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几分钟里,母亲没有说出一句话。
  3月2日之后,母亲总是很难入睡,“我好几次梦见超超,他笑着对我说,妈,我陪你出去散散步。”
  儿子在梦里和从前一样,挽着她的手。

  纪念
  周一超死后不久,嘉兴城盛传母亲上吊自杀的消息。
  “我有一阵快坚持不住了,很多人陪着我,安慰我,一个人的时候,就掉进了绝望。”母亲还是从绝望中挣扎出来,“超超在一张明信片上写过,要我好好地活下去。我答应了他。”
  母亲说话时,眼睛望着照片上的儿子。照片上,在大学里当宣传委员的周一超,正在组织为一个患白血病的女生捐款。
  母亲手里捧着精心排列的一本小而厚的影集,周一超的照片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周一超上小学时和她在人民公园拍的一张,是母子俩惟一的合影。
  母亲开始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周一超,就是把登有“好消息”的报纸收集起来。除了儿子看到的那张1月25日的《浙江日报》,她还保留了很多儿子看不到的好消息。
  母亲翻出一张5月18日的《南湖晚报》,指着上面的一则消息,逐字逐句地读给记者听:“嘉兴市今年有3名体检者查出小三阳,根据省人事厅的新规定,他们可以继续做HBV—DNA检查。17日体检结果出来,均为阴性,照样可以录用为公务员。”
  母亲还听说,今年这3个被录取了的小三阳大学生都说,“没有周一超,我们就当不成公务员。”其中的一个还想来看望她,只是不知道她的地址。
  7月30日,人事部、卫生部公告了《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其中第7条规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只要转氨酶正常,即为合格。这一天,网络上评论此条消息的跟帖无数,很多网友写道:“安息吧,周一超!”“我们会永远记住你。”
  还有网友专门制作了纪念周一超的网站,每天都有人给他献花,点上蜡烛。
  还有很多人惦记着周一超的母亲。“我们能为他母亲做些什么?”一个网友问。
  母亲这一生中从来没有上过网。她听记者说起这件事,眼眶就湿了——“弟弟家可以上网,我一定要上网去看看,向那些病友和所有关心周一超的人说声谢谢。”
  “超超出事至今,我就像一直在做噩梦。别人噩梦醒来是早晨,我却好像永远也醒不过来。”母亲说,“全国终于有了统一的标准,各地的政策都能改了,真好,超超知道了,一定会高兴的。”


  “一个普通人做的一件普通事情”
  访“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当事人张先著

  □本报记者 成功 □实习生 蔡斐

  听说人事部、卫生部联合公布《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这一利好消息时,早已从特殊渠道知悉该标准要出台的张先著,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8月3日下午,张先著在广州接受了本报专访。
  记者:你第一次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时候?周围的人怎么看你?
  张先著:我是1998年大学入学体检时查出带乙肝病毒的,班上一共查出3人。当时我很害怕,打电话跟父亲说我可能要退学了,但是校医却来安慰我,说不会传染,也不会影响学习。注射了乙肝疫苗的同学们,也没觉得和我相处有什么不妥,照样一起吃饭、活动。2001年毕业体检时,全班44人还是那3个人有乙肝病毒,其他同学并没有被传染。
  记者:2003年9月,在得知自己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被芜湖市人事局拒绝录用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张先著:灰心,绝望。感觉上了这么多年学,这么多年来的努力,一下子全白费了。9月28日,我一气之下把写了10年的日记全烧了,当时心里惟一的想法就是收拾好背包,离开这个城市,忘记过去,到青海、内蒙古那些安静的地方,平平淡淡地呆一辈子。
  记者:那是什么因素促使你改变主意,去起诉芜湖市人事局,完成先前被外界认为不可能打赢的“民告官”的官司?
  张先著:2003年9月30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登录了“肝胆相照”(www.hbvhbv.com)网站,我的命运由此在这儿拐弯。遭受歧视、倍感孤独无助的我,发现这儿有一个与自己一样无助的庞大群体,他们给我很大的力量支持。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必须负起这份社会责任。仅仅是一种责任或者义务,促使我去打这场官司。
  记者:你打的这场官司被称为“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你因此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对此,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张先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这场官司也只是一场普通的官司。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没有我提起诉讼,也会有其他人这样做。当然,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安排吧,我是2003年11月10日向芜湖市新芜区人民法院起诉的,那天恰好是我25岁的生日。(笑)
  记者:今年4月2日法院对你的起诉作了判决。你对判决结果满意吗?
  张先著:说实话,首先我就没有抱赢的希望。其次,通过诉讼,通过媒体和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吁,媒体所指的“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已经让社会意识到全中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存在,意识到他们的隐私权、就业权都和普通人一样,是平等的。判决结果对我个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记者:从你起诉芜湖市人事局到法院一审宣判,再从芜湖市人事局的上诉被二审驳回到现在,是什么在支撑你生活?
  张先著:乐观,一种乐观的心态。二审判决,我是“赢而不胜”,虽然法院判决人事局取消我的录取资格不对,但人事局说公务员招考程序已经结束,我事实上还是没当上公务员。虽然自己平常情绪也有波动,但是很快就能调整过来。我的许多“战友”虽然没有加入到共同诉讼的行列,但是他们一直在背后鼓励我,大家彼此没有见过,却又像朋友一样交流、勉励。
  记者:今年4月,你离开安徽出来后,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
  张先著:自从一审胜诉后,我就离开了芜湖。这是一个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伤痕的地方,同时我也把芜湖的本地部门得罪了,所以在那儿工作不可能。
  从安徽出来后,我先完成了自己最大的心愿:到浙江,看看因遭受乙肝歧视而走极端杀人的周一超的可怜母亲。接着去杭州参加一个关于乙肝的大会,后到深圳停留了5天。最近,我又来到另外一个城市找工作,干了一个月后,老板不给钱。现在我借住在“战友”家,每天自己做饭吃,省钱。前几天,朋友又给我介绍份工作,那位经常看报的老板说,好像在哪儿见过我。真怕老板认出我来,那样工作又要泡汤了。
  记者:最近,卫生部和人事部首次公布《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其中特别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了规定,从你的特殊身份出发,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政策的出台的?
  张先著:今年4月份我就知道专家在研讨这个标准,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出来。我当时在惠州一个“战友”家看到这个消息时,很兴奋,很激动。这么长时间,通过“战友们”、专家、媒体等多方面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让人很欣慰。
  不过,仔细读了之后,倒是感觉出一种怀疑:这个标准没有立法保护,就难以说它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保护性有多强,更不用说能够彻底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另外,作为一种短期的示范效应,它对企业、学校中的招收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有多少约束力,目前还很难判断。
  

  “太高兴了,就像过节一样!”
  网民热评公务员录用体检新标准

  □本报记者 成功 整理 □实习生 蔡斐 整理

  “新一届政府务实亲民的作风让人耳目一新,政府真的为民办了许多实事,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走向务实,单是从卫生方面看,自非典、艾滋病的处理,到乙肝的处理都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极具人性化的一面。”一位网民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
  近日,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刊登了“公务员体检门槛有望降低肝病指标将区别对待”等为题的新闻。而在“肝胆相照”、“战胜乙肝”等中国最富盛名的HBVER(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网站上,以“人事部、卫生部公开征求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意见”为标题的文章,更是占据着网页的最显要位置,强劲地吸引着眼球。
  截至8月4日凌晨,该文点击率达到1.3万余次,回帖人数也达到400多条。“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目。自7月30日标准公布以来,HBVER的关注度非常高,而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肝胆相照”一位名为“小谷子”的版主说。
  “太高兴了,就像过节一样!”最初听到这一消息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说,“一直以来,感觉自己生活在一种阴影里,现在突然感到一下明朗起来。不管怎么样,国家现在还是比较重视我们这些人的存在。”
  “我们要参军!我们要保家卫国,我们可以当警察!我们要当厨师!”标准变化的消息让“肝胆相照”、“战胜乙肝”等各大论坛到处洋溢着HBVER的兴奋之情。
  “此项措施即将出台,我及我周围的战友突然间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说,虽然此标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从公务员招录中长期拒绝大小三阳,到部分省市降低标准允许小三阳且DNA呈阴者合格,再到此次新标准的出台,第一次有了统一全国标准,“我们已经取得很大进步,而这个时间仅仅只有1年多”。
  新标准也给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带来自信和尊严,让他们能够重新面对生活,融入社会。
  “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年好过一年。这几年我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甚至对生存都失去了信心。看到这样的消息,真的非常开心!”
  当然,这次标准的“出炉”被认为是许多人为之不懈努力的成果,甚至是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
  “在这里我们也不要忘了周一超和打‘中国乙肝歧视官司’第一人的张先著。”在“肝胆相照”论坛上,缅怀周一超的帖子点击率总是最高的。
  

  ■链接

  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人们常说的两对半则是乙型肝炎的五项检测指标。
  所谓“两对半”检查,就是抽取病人静脉血,检查血液中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用抗-HBs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上述检查通常被人称为诊断乙型肝炎的“两对半”。
  在乙肝“两对半”化验中,人们习惯把表面抗原(HBs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这三项同时呈阳性称为“小三阳”,这时机体病毒复制相对静止,病毒含量相对较低。把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这三项同时呈阳性称为“大三阳”,这时机体病毒复制相对活跃、病毒含量较高。
  
   

                        

上一篇:南方都市报:一个乙肝病毒带菌者的建议
下一篇:受歧视的乙肝人群必可走出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