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乙肝歧视:不应排斥血清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不代表患有乙肝,但其仍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最可靠的标志。日前,第189期东方科技论坛聚焦“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的防治策略”,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反对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歧视的同时,仍应作乙肝血清学检查以早期发现乙肝患者,通过合理保健或治疗,降低我国乙肝感染率、发病率及死亡率。
提倡婚前检查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在报告“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时指出,在2006年的一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总人口的7.18%。据此估计,我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3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不过,若检测到乙肝表面抗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乙肝病人,还可能是曾经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而自愈者。但是,科学家对乙肝病毒侵入细胞的机制仍不清楚,对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的机制也未完全阐明。所以,医学专家们仍主张,应进一步降低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提倡婚前体格检查,在反对歧视乙肝抗原携带者的同时,更不应排斥乙肝血清检查。
修订免疫政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樊嘉指出,在我国,90%肝癌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或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目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但总人口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仍超过7%,离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提出的乙肝防治目标尚有一定距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建议,修订我国乙肝疫苗的免疫政策,在继续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的同时,应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儿童补种,对高危人群和意外暴露者免疫预防。
下一篇:高考公安类专业明年不再查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