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骨关节丸引起肝脏损害1例报道
中医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西医治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人们对中药毒副反应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特别是中药引起的包括肝脏损害在内的多脏器功能损害屡见不鲜,现将我科收治1例因服用壮骨关节丸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3岁,因肋骨骨折自服壮骨关节丸,1个月后出现眼黄、尿黄伴皮肤瘙痒症状并进行性加重收入我科,入科时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皮下出血点,无肝掌及血管蛛,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浮肿。查肝功能:总胆红素 110 p;micro;mol/L、直接胆红素 58µ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9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6U/L、g谷氨酰转肽酶 318U/L,血白细胞 5.6×109/L、嗜酸性粒细胞:0.39×109/L、红细胞:4.6×1012/L、血红蛋白:144g/L,尿胆红素(+),甲、乙、丙、丁、戊肝炎免疫均为阴性,自身抗体均为阴性,B超检查肝、胆、脾、胰均未见异常,肝脏病理学检查提示肝细胞呈轻度水样变性,胞浆内轻度淤胆。入院后诊断:药物性肝炎,遂停用壮骨关节丸,予以思美泰1g,1/日,静滴18天、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与肝素50mg联合静滴,1/日,治疗16天,还原型谷胱甘肽1.2g,1/日,静滴22天,效果不佳。加用地塞米松10mg,1/日,静滴3天后减量至5mg,1/日,静滴3天。再改用强的松30mg,1/日顿服。10天后眼黄、尿黄、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 32µmol/L、直接胆红素 12µ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7U/L、g谷氨酰转肽酶:41U/L,出院后口服强的松每7天减量5mg,并予以维生素C、益肝灵等治疗,1个月后门诊随访肝功能恢复正常。
讨论 壮骨关节丸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狗脊、淫洋藿、独活、骨碎补、木香、鸡血藤、川断、熟地,用于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风通络,对治疗腰椎、四肢关节骨质增生及腰肌劳损有较好疗效。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引起肝脏损害,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引起肝脏损害主要成分为独活、淫洋藿。独活中有效成分佛手柑内酯、欧芹酚甲醚、欧芹属乙素、花椒毒素等均能直接损害肝细胞。其病理变化为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坏死。淫洋藿有雌激素样作用,干扰肝细胞的代谢及胆汁的排泄,可引起胆汁淤积。本例患者是因肋骨骨折自服壮骨关节丸后出现以皮肤瘙痒、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以及伴有g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功能损害,入院后停用壮骨关节丸,并予以保肝、退黄及皮质激素等治疗治愈。因此,提醒患者在寻求以中草药治疗疾病时,切忌滥用、误用、长期过量服用,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药物的肝损害副作用,定期复查肝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下一篇:警惕中药副作用--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