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究竟能否治愈?
【作者:王宇明 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教授 重庆市肝病研究所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医院院长】
来源:家庭用药杂志
应当让医生和患者均认识到, 虽然当前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但有效药物不断出现,可互相补充,只要医患密切配合积极治疗,最终是有益于疾病康复的。
——王宇明
近年来,我国在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攻关上出现了三类代表性观点:
乐观派
乐观派预测,慢乙肝将在3—5年内被攻克。此观点使人联系到1971年美国尼克松总统发起的全国癌症研究计划,其用意是在1976年庆祝美国建国200周年庆典时宣布癌症已被攻克,事实证明其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近年提出的口号“中华无乙肝”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战胜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决心,反被部分商家利用来推广和兜售其所谓特效药的招牌。
乐观派不可取的理由是:
①抗病毒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药,其中慢乙肝因系长期感染,更难彻底治愈。
②迄今尚未见可彻底治愈慢乙肝的潜在药物,通常从潜在药物出现到最后问世需6~10年,故所谓“3~5年被攻克”之说在时间上亦不能成立;
③即使已有特效药,考虑到我国慢乙肝病人以低收入人群为主,实际上不可能承受其巨额开支,更何况这些治疗都是长期的。以现有的抗HBV药物o·干扰素及拉米夫定为例,我国慢乙肝中应用上述药物者比例很低,且其中经过正规治疗者更少。
④即使假定所有慢乙肝病人均能支付巨额治疗费,考虑到该病在长达数十年的反复发作中,已形成复杂的疾病谱,在部分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针对HBV的宿主免疫发病机制已不起主要作用,故单纯的抗病毒治疗不能解决问题。
悲观派
悲观派提出,慢乙肝是不可治愈或至少是难以治愈的。其理由是,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而不是清除病毒,故需长期、多次进行治疗。此观点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
实际上,只要掌握好时机(即在免疫清除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此种内外夹攻的治疗成效是明显的,也证明慢乙肝是可以治愈的。如前所述,在占我国总人口10%的慢性HBV携带者中,迄今为止进行过系统抗病毒治疗者只占很小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进行α-干扰素抗病毒者更是凤毛麟角,且拉米夫定等核苷类似物是1999年才进入我国市场的。为什么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病人只是少数?宿主的免疫应答起到了关键作用。既然在无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相当部分病人仍可自愈,加上当前较为先进的抗病毒药物,有理由相信一定有更多的病人被治愈,事实也已证明这一点。
上述两种观点的主要问题,是未正确评估当前的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现状。乐观派致使各种慢乙肝病人趋之若骛,但又拿不出真正特效疗法,特别是对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慢乙肝患者更无良策,致使广大慢乙肝病人满怀希望而来,最终败兴而归。悲观派则使慢乙肝病人对现有的抗病毒疗法感到失望,从而转向各种广告,最后上当受骗。
理智派
理智派正确的观点应是理性明智。该观点一方面充分认识以下抗HBV治疗的难点:
①我国HBV感染以母婴传播为主,易形成慢性携带:
②围产期感染者与成人感染者相比,更易形成慢性免疫耐受,且抗病毒治疗疗效欠佳;
③现有的抗HBV药物只能抑制而非清除病毒,其复制中间体——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可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还应充分看到,当前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有如下优势:
①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有强大的抑制病毒作用;
②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出现使传统干扰素疗效有了提高;
③免疫增强剂如胸腺素‘a 1已被证实可提高抗HBV疗效;
④联合(序贯)疗法使治疗选择增多,疗效亦有不同程度增高;
⑤已证明,选择适当治疗时机(即丙氨酸转移酶ALT增高,最好为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但10倍以下)、长期治疗(α-干扰素为6个月一1年,拉米夫定为2~4年)。脉冲疗法(即间歇疗法)均为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⑥己证实部分中草药有抗HBV作用。据此认为,正确的态度应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药物,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特长。同时,充分利用宿主的免疫反应性。以宿主免疫反应期(即免疫清除期)为抗 .病毒治疗最佳时期,进行个体化治疗,即'选择适当药物,足够疗程,适当联合(序贯),一次治疗不能成功者还可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再治疗。
可能会有人认为,讨论慢性乙肝究竟能否治愈意义不大。诚然,不同观点本身并不能改变目前的治疗现状。然而,不同观点对医师和患者的态度将产生重要影响。乐观派致使患者期望值过高,而最终感到失望;悲观派致使患者对现有的治疗失去希望,致使其依从性降低,难以坚持长期治疗。两种观点的共同结果都是致使病人对经典方法失去信心,在“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最终上虚假广告的当。
因此,应当让医生和患者均认识到,虽然当前有关慢乙肝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但有效药物不断出现,可互相补充,只要医患密切配合积极治疗,最终是有益于疾病康复的。
(作者每周二、四全天有专家门诊)
下一篇:慢性乙肝成肝纤维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