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干扰素优化治疗的最新进展
第61届美国肝病研究会年会期间,在关于慢性乙肝治疗方面,两位中国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江滨教授所作的关于“慢性乙肝干扰素RGT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疗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为提高免疫控制的疗效,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以长效干扰素为主的个体优化方案治疗,成为此次会议上的讨论话题。
免疫引起的疾病让免疫控制解决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在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关注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因为从发病机制来看,慢性乙肝是免疫介导的疾病,当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并在清除病毒造成免疫损伤时即发展为慢性乙肝。如何调动机体的有效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使乙肝病毒可被清除,并能在停药的基础上仍然能维持疗效——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持久免疫控制。所以获得持久的免疫控制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和重点。
“实现持久免疫控制对慢性乙肝患者来说意味可免于可能的终生治疗并预示良好的预后,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且有望在此基础上获得表面抗原的清除。”庄辉院士解释道。
干扰素的双重机制是其治疗慢性乙肝可实现持久免疫控制的基础,它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可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使患者在停药后机体仍具有抗病毒作用,从而获得真正的持久免疫控制。研究数据显示:对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结束后半年获得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为32%,结束1年时升高至42%;5,6对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应答率(HBV DNA p;pound; 10,000 cp/ml)为43%。
干扰素RGT治疗方案:提高持久免疫控制
实现持久免疫控制成为医生和慢性乙肝患者追求的目标,陈新月教授和王江滨教授在本次主题报告中指出,在慢性乙肝干扰素治疗中,实施RGT方案可优化治疗效果,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持久的免疫控制,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甚至是表面抗原转阴。
RGT治疗方案即Response Guided Therapy,是指在慢性乙肝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应答情况来指导治疗,可以选择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或延长干扰素治疗疗程等优化措施。
王江滨教授指出,对使用干扰素治疗未出现早期应答的e抗原阳性患者,可延长疗程或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王教授等人的一项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派罗欣)治疗12周未出现应答的e抗原阳性患者,通过RGT治疗策略,加用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或者延长派罗欣治疗时间至72周,发现对于联合治疗患者,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后24周时仍维持持续应答,未出现病情复发)获得显著提高,分别为83%和86%(常规治疗的有效率38%)。而对于延长派罗欣治疗疗程的患者,72周治疗结束时其e抗原的转换率和表面抗原的清除率也得到明显提高。同样,陈新月教授等人的一项荟萃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e抗原阳性患者至疗程结束时,26.8%的患者获得了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
陈新月教授等人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采用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可进一步通过延长疗程来获得更佳的疗效并且耐受性表现良好。该研究指出: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患者至48周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0%和43%,延长联合疗程至96周,两组患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提升至75%和74%,两组的96周表面抗原转换率分别为30%和24%。陈新月教授还提出了表面抗原不同的转阴模式,即顺序转阴、同步转阴以及表面抗原先转阴三种模式。
“这些研究带来了令人欣喜的结果,虽有待将来更大型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但已初步表明,在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应答情况,实施RGT治疗方案,通过联合治疗或延长疗程等手段,可提高疗效,这对患者来说可谓是新的希望。”陈新月教授表示。
获得持久免疫控制对患者来说受益匪浅,不仅可以使患者摆脱长期用药,而且可以实现对疾病的长期控制,带来良好的预后。RGT治疗方案研究成果的发布,给慢性乙肝患者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在慢性乙肝探索道路上的成就。
下一篇:小伙随意停药:病情出现反复引发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