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其实花不了几个钱
我国乙肝人数超过一亿,其中9千多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各国乙肝防治指南均将这些人群列为医学观察对象,不属于用药治疗对象,也就说这些人群可以不花一分钱用药治疗,每年例行查体一~二次即可,每次查体包括肝功、病毒指标以及B超检查,每次花费大约200元左右,如果是医保对象,花费均在报销范围之中。遗憾的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按照指南要求行事,而是各自为政,来往于各个医院,进行着这样或那样的“尝试性”治疗,有的进行了所谓细胞免疫治疗,以下花去好几十万元,有的进行了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一年下来也要花好几万元,尝试各种中药制剂治疗者也不在少数,一年也要花上上万元,这些花费实际都是浪费。造成乙肝病毒携带者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焦急的心理需要与医疗单位和个人的盈利意识共同的“需求”所致。如果这些携带者能够按照国际标准仅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而不是连续不断用药治疗,医疗浪费就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大大减轻。
众多乙肝人群中需要治疗的大约为2千万~3千万处于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标志是较长时间肝功异常,转氨酶水平反复升高,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根据国内外乙肝防治指南要求,这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选用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其中成年乙肝患者均可使用,儿童患者仅能使用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均为一线用药,如果选用阿德福韦治疗,每月花费仅为300元左右,用药至乙肝病毒DNA阴转,e抗原转为e抗体,并保持6月可以停药。国外指南之要求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没有提及其他任何保肝药物,也就是可以不加其它任何药物,每月只需花上几百块钱即可。保肝药物为我国“特色”,种类繁多,成千上万,一个乙肝患者除了使用主打的抗病毒之外,还会配合多种多样的“辅助治疗”,例如免疫增强剂(胸腺肽等),保肝降酶药物,抗肝纤维化药物等等,每月花销一下上升到好几千元。这就好比去饭店吃饭,十元钱左右的炸酱面和包子即可吃饱,但是再配上各种冷热荤素菜肴,价钱直线上升,成千上万均有可能。最为患者想要病早点好,自觉药物种类多点更好,医院也会投其所好,多开药物,增加效益。其实不仅是肝炎,其它疾病情况也都如此。那么,治疗乙肝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的各种保肝、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到底有没有必要使用,现在看来的确是可用可不用“辅助”治疗,究竟疗效怎样没有定论,缺乏循证医学支持。但是这些辅助治疗的花费远远超过主打药物,这就好比马与鞍的关系,好马是最重要的,鞍子再好也是辅助的。
下一篇:特殊乙人分类治疗: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