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乙肝::永远不要气馁
中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等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确立三个阶段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临床治疗基本分为三个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目标: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肝功能恢复正常;
第二阶段“达到小康”目标:“大三阳”乙肝患者的e抗原(2对半指标中的第三项)转阴,出现e抗体(2对半指标中的第四项),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e抗原转阴的同时出现e抗体意味疾病缓解,人体能够通过自身免疫力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停药后复发率低,而且绝大多数病人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减少。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把这种转换作为治疗的终点。
第三阶段:达到第二阶段目标的患者,如果有条件继续治疗,可“奔向富裕”,以达到表面抗原(2对半指标中的第一项)转阴,出现表面抗体(2对半指标中的第二项)。目前临床上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后,有患者成功地实现了乙肝表面抗原的阴转。
避免两大治疗误区
误区一,有些患者看到肝功能指标正常,或者单纯的病毒DNA指标转阴后,就擅自停止治疗,导致病情复发。
误区二,患者盲目追求表面抗原转阴。治疗目标需要医患双方配合后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患者在达到e抗原转换后,通过对各指标的衡量,可继续治疗追求更高的目标。但这并不能不经仔细衡量而套用所有的患者。
与病共处 定期就诊
口服抗病毒药物可能引发病毒变异,病情复发。患者定期随访对于早期发现乙肝病毒变异很重要。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引起的病毒变异是临床很难回避的问题。患者应该至少每2个月随访一次,以期尽早发现耐药的“苗头”。若发现肝脏炎症反应,应调整治疗方案。
对已经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来说,可以先住院观察一星期,看是否有副反应,在1个月内,每周都要检查血常规,如每次都较正常,以后可以每个月检查一次。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副反应会逐渐减弱,而且基本可逆。如果是“小三阳”,体检时肝功能也正常,病毒指标阴性,就属于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感染了乙肝,但是乙肝病毒并不“作乱”,对肝脏没有造成负面影响。这类病人没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不需要治疗。但也应该每6~12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乙肝三系和 B超。平时注意作息时间和饮食卫生,忌酒等即可。
本报通讯员 王其玲
本报记者 谷伊宁
下一篇:乙肝治疗:怎样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