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药物各有千秋
注意:乙肝抗病毒药物各有千秋!
现在为止国内外公认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干扰素,一类是口服的核苷类药物。
干扰素类又分两种,一种普通的干扰素,一种是长效的干扰素,核苷类药物大概有四五种,两大类总共加起来七八种药物。
这两类药物应该说各有千秋,各有优缺点,疗效也不一样,比如干扰素类,不仅有抗病毒作用,同时也有免疫调节作用,它的优点体现在有比较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就是老百姓说的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并且有效后疗效会比较持久,当然它有缺点,比如说需要注射,因为这里指的是干扰素类的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而普通干扰素不贵。另外一类是口服药物,直接的优点就是口服方便,毒副作用也比较少,而且抗病毒的疗效,HBVDNA下降的比较快,人们容易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说它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大三阳变成小三阳的比例少,而且停药以后复发的比较多,所以两类药物应该是各有特点,各有不同适合人群。
一般国内外的指南认为,如果慢性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比较高,DNA水平不是很高,病人又比较年轻,这样首先可以考虑干扰素治疗,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尽量优先考虑长效干扰素,希望通过有限的疗程,比如一年、一年半或者两年,能够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停药后病人能够比较稳定,可以避免长期服药,国内外都是这样考虑的。当然核苷类药物口服药也是有它的地位,比如已经有肝硬化的病人,特别是已经有腹水的或者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已经不能耐受干扰素,可能口服抗病毒药物是不可替代的。这两类之间是取长补短,不能互相代替,也没有一个能够包揽天下。
总的来说,欧洲的医生或者欧洲的指南,他们对干扰素的经验比较多,他们更优先考虑干扰素,美国可能他们觉得核苷类药物的经验比较多,我们中国的指南平衡了两者,也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应该全面考虑,不可偏废,我们觉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当然现在是循证医学时代,循证医学的概念就是研究证据,究竟用哪个药物好,这是最重要的,第二,医生个人的经验也很重要,第三,病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病人自己的偏好,比如说我的经济问题,我自己的工作方便不方便,这些要综合考虑才能作出一个决策,才是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所以,规范治疗应该是正确的药物、合理的疗程、严格的定期的随访,包括治疗当中来随访,也包括治疗停药以后的随访,这些都是必要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