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我国控制乙肝成效显著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2006年全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估算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万人。
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全球3.5 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有近1亿人。在造成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的人群中,全球每年大约70 万人,我国占近50%。我国不仅有近1亿人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因此,不论是从急性传染病的角度,还是从慢性肝病的角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慢性肝病都是我国极其严重的问题。
我国实施新生儿优先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1984年血源性乙肝疫苗开始在中国应用;1992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现了疫苗免费;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现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从2005年起,在做好新生儿免疫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重点是2002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2009~2011年作为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补种6800万余人。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20余年以来,通过“预防为主”的乙肝免疫预防策略的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999年全国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0.7%,首针及时接种率仅为29%;至2010年,中国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提高至94%以上,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至88%以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速度不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从2002年的8.80%、65.51%和46.89%上升到2010的92.09%、96.27%和90.21%;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从2002年的81.70%、51.36%和25.56%上升至2010年的96.14%、86.15%和86.4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与1992年相比下降了26.36%,其中1~4岁儿童为0.96%,与1992年(9.67%)相比下降了90%;15岁以下儿童为2.08%,与1992年(10.52%)相比下降了80%。根据1992年和2006年两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全国预防了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减少了近20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我国有效地保护了儿童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乙型肝炎防控效果显著。2012年5月,中国正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认证,已经实现了将5岁以下儿童慢性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这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取得伟大成就。中国采取的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一成功的乙肝控制策略,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一个典范。
主要成效:一是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3针全程接种率不断提高
自1992年起,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及3针全程接种率均呈上升趋势。2012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5.74%,3针全程接种率为99.67%(图1)。
图1 1992~2011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3针全程接种率
主要成效:二是人群HBV感染水平下降
2006年开展的我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HBsAg流行率为7.18%,推算我国目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有近5亿人, HBsAg携带者9300万人。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全国约8000万儿童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减少了近20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在年龄分布上,2006年和1979年、1992年两次全国流调结果比较,1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下降最为明显(图2)。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降到0.96%,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下降到2%目标。
图2 1979、1992年与2006年1-59岁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比较
下一篇:大学新生或将试点免费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