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有学问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学福

文/张玲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根本措施。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乙肝疫苗主要分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乙肝疫苗。临床上多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通常使用方法是:每次5ug于0(刚出生)、1(1个月)、6(6个月)各注射一次。高危人群可适量加大剂量。成人预防接种前,首先应该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记物(也就是俗称的乙肝两对半)。如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且滴度大于10mIU/ml者就不须注射;如乙肝两对半检查均呈阴性,肝功能正常,就可以按上述的“0、1、6”的方式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健康提醒
接种后为何不能产生抗体 ?


90%以上的接种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但仍有5%~10%的接种者不能产生抗体或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低,达不到保护作用,其原因大致有5种———

1、接受疫苗保护的个体免疫反应能力低下,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大、肥胖、吸烟、酗酒、免疫缺乏、免疫耐受或存在某些慢性疾病等,此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注射疫苗的剂量不够,没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3、婴儿宫内感染。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其新生儿血液中已含乙肝病毒颗粒,注射疫苗无保护效果。

4、所感染的病毒为突变型病毒(现有两对半试剂无法查出),或者受野生型病毒(现有两对半试剂可以查出)与突变型病毒的混合感染。此类病人可能在检测中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结果,但实际上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应进一步检查乙肝e抗原(HBeAg)或HBV-DNA以确诊。

5、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不易产生抗体。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器官移植者、艾滋病感染者等,都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些人群注射乙肝疫苗,表面抗体形成应答率只有17.6%,对于这些人,注射乙肝疫苗需要加大剂量。

编 号: 1662257    
摄影作者:   
文件名:yzbhqq5a42.jpg  
文件大小:22K  
高 X 宽:247 X 200  
说明:yzbhqq5a42.jpg

接种后不出现抗体怎么办 ?


接种乙肝疫苗后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朋友可以这么做———

★采用灵敏方法重新检测。检测技术的落后、检测方法不灵敏都可能导致体内已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但检测不出来,误认为疫苗接种不成功,这时可采用如酶联免疫或放射免疫等灵敏方法来重新检测。

★加大乙肝疫苗剂量。如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后仍未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产生,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每次10μg),每月注射1次,共注射3-4次;亦可采用其他药物辅助方法,如可在提高免疫力的情况下(如注射胸腺肽等免疫调节药物)接种乙肝疫苗。

★某些已感染乙肝病毒者,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量很少,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查不出来;或者乙肝病毒已经发生变异,与普通试剂不发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检测HBV-DNA,也可检测全面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如HbeAg、HbeAb、HBcAg等,如为阳性,则说明感染过乙肝病毒。

陈主任强调,有乙肝家族史或常与乙肝患者接触的人,应特别注意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患乙肝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一定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并检查接种效果。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陈主任强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HBsAb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HBV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也应注意采用公筷、分食等问题。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接触乙肝病人的机会有多有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也不同,因此,乙肝疫苗多长时间需要加强接种应因人而异。接种乙肝疫苗后要定时检测抗HBs滴度,如果滴度小于10mIU/ml或呈阴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以免感染HBV。目前对于儿童多主张在3~5年后加强接种一次。成人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应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如HbsAb阴性时,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如HBsAb滴度小于10mIU/ml应加强接种,一般注射5μg即可。

(Robby/编制)

上一篇:产妇患乙肝不适合哺乳贴广告征奶妈
下一篇:段钟平:投资肝炎科普划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