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表抗”阳性能否哺乳



关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产后能不能对新生儿进行哺乳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以下仅谈谈个人意见,供参考。

总的意见是,如果新生儿一出生即进行了正规的预防注射(母亲HBsAg及HBeAg均阳性的新生儿一出生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200IU),然后再按规定注射3次乙肝疫苗;母亲单纯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按规定注射3支乙肝疫苗)者,母乳喂养可能是比较安全的,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母乳传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即使母亲是大三阳、小三阳也一样。这是因为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分娩的过程中受染的。分娩过程中总要出血,而血液中所含乙肝病毒量最大,血液的传染性也最强。新生儿在分娩的过程中接触了母亲的大量血液,因此受染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e抗原阳性的母亲。

  至于乳汁,其中确实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初乳中约71.4%阳性,也有人确实发现乳汁中存在着HBV—DNA(乙肝病毒核酸),说明乳汁确实有传染性,确有通过乳汁感染新生儿的可能性。但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不支持这一点。例如,有人报告,在开始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新生儿之前,也就是说在新生儿未进行预防接种的情况下,母乳喂养者5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非母乳喂养者60%阳性。说明在未进行预防接种的情况下,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HBsAg阳性率并无差别。母乳喂养并未增加新生儿HB-sAg阳性率。这种矛盾现象如何解释呢?唯一的解释是乳汁虽有传染性,但其传染性远远没有血液的传染性大。

  如果新生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已经受到母血的传染,那么母乳喂养不喂养都会变成HBsAg阳性,母乳喂养不喂养就毫无关系了;如果新生儿在分娩的过程中虽然接触了大量母血但未受染,说明母血的传染性极低。在这种情况下,母乳的传染性会更低。接触大量血液后而未被感染,再接触传染性更低的乳汁就更不会传染了。从理论上说,如果新生儿一出生即进行正规的预防接种,则母乳喂养可能还是比较安全的。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母血的传染性要比乳汁的传染性大得多,如果新生儿接触大量母血后还能够预防得了,那么再接触乳汁就更能预防得了了。

  上述情况是经产道分娩而言,至于剖腹产情况可能稍有不同。由于新生儿未接触过母亲的血液,能否通过乳汁传染就应当仔细考虑。从理论上说,正规的预防接种对于防止乳汁感染还是肯定有效的。目前的正规接种方案对于经产道分娩的小儿来说,除了少数胎内已经受染者外基本上都可以预防得了(因此正规的预防效果可达到90%以上,甚至95%以上)。既然对于经产道传播的几乎都可以预防得了,那么对乳汁传播的预防效果就应当更好了。

  必须强调的是,即使采用最好的预防方法,即使不喂母乳,也会有5%—10%左右的新生儿,生后2—4个月HBsAg会转阳,这部分很可能是子宫内感染。因此预防无用。估计用母乳喂养,也有可能是这样。因此,如果实在担心母乳喂养有问题,那就最好不用母乳喂养(特别是e抗原也阳性的母亲),否则一旦婴儿HBsAg转阳,就会误认为是因母乳喂养所致而后悔。

上一篇:注射了乙肝疫苗——仍查出患有乙肝
下一篇: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主题:乙肝疫苗-献给新生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