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颖:摘掉"肝炎大国"帽子是我们的责任

张梅颖:摘掉"肝炎大国"帽子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张梅颖就我国的肝炎防治工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成立已有十多年了,它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哪些人士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梅颖:说起“肝基会”成立,要追溯到1998年春天,罹患癌症的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刚刚做完手术,在病榻上,他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诉说着最后的心愿:“请总理特别批准成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配合政府千方百计让所有孩子都能及时接种上乙肝疫苗,保护他们的健康。”

  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均有流行,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乙型肝炎。全国遭受过乙肝病毒侵袭的人群有7亿,其中1.2亿人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总数的1/3。现有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多万人,每年30万人死于乙肝及其相关疾病。如不积极加以控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很多人将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其个人和家庭也将为此蒙受巨大不幸。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多方努力,1998年8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正式成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担任第一届理事长。作为国内肝炎防治领域唯一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肝基会”责无旁贷地扛起了维护人民群众“肝健康”的大旗。成立十多年来,作为体现社会关爱精神、公众关注度和社会期望值高的全国专业性肝炎防治公益机构,基金会开展了多项活动,对有效遏制乙肝病毒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前不久,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将在近期制订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检查的有关政策,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限制入学、就业的条件,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张梅颖:这个政策的贯彻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国消除乙肝歧视迈出了一大步。要提高大众对乙肝的科学认识,这首先涉及一个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问题。因为乙肝是血源性疾病,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接触中不会传播,只能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发现通过呼吸、消化道传染的病例。

  记者: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也存在乙肝病毒,为什么共同就餐不会被传染?

  张梅颖: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但浓度很低(血液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疾病的传播,还需要一定的量。所以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应当纠正。既然认识到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接触中不会危害公众健康,因此在入学、就业中为他们设定限制就有失公正了,更不应该进行歧视。

  记者:“肝基会”成立以来在各地开展了许多大型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请问基金会的工作更加侧重于哪些方面?

  张梅颖:从源头抓起,切实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乙肝最根本、最经济也是最简便有效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每人注射三针疫苗大概需要20-30元,而全国每年用于肝病治疗的费用则高达约5000亿。目前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15岁以下儿童的计划免疫。从2002年开始,我国就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国家免疫计划,不断把免疫人群扩大到15岁,使乙肝病毒携带率从11%降到7%,下降了4个百分点,效果十分明显。二是积极开展阻断母婴传播。比如,如果男方是携带者,女方应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女方感染以及母婴垂直传播;如果女方是病毒携带者,准备怀孕前要到医院综合评估,体内有活跃的乙肝病毒复制应该采取避孕措施。携带者分娩后,对新生儿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阻断。

  但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其他人群尤其是大学生、高中生和部分边远农村地区等高危人群还难以列入免疫计划,仍然受到乙肝病毒的严重威胁。2009年,肝基会在西部的甘肃、宁夏、青海开展大学生和宁夏高中生乙肝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工作。对三省455236名在校大学生和137208名宁夏高中生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和免费疫苗接种,有效预防了乙肝病毒在学生中的传播。

  记者:针对肝炎患者,基金会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来帮助他们?

  张梅颖:基金会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让患者正确选择治疗方式,2007年以来,基金会开展了“希望家园”、“爱肝一生”、“百家医院携手同行,百万患者共抗乙肝”、“和你在一起”等项目,选定了20个医院为第一批“患者教育基地”,1个网站为“患者教育之家”,以规范患者教育内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009年上半年,各医院确定了以“认识乙肝本质,了解免疫治疗”、“丙肝可治愈,规范治疗是关键”、“肝炎患者的养生保健”、“育龄期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与生育问题”等主题活动,陆续开展患者教育40多场次。在去年“5·19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中,基金会发布了世界首个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从社会、经济、治疗、心理等方面显示了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公布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结果,发现有80%的患者对抗病毒治疗长期性缺乏正确认识;向全国发出肝炎防治倡议书。

  为支持肝病的科学研究,2007年,基金会设立了“王宝恩肝纤维化基金”,先后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举行了一系列诸如体检、义诊、布展、发放资料等活动,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群众宣传王宝恩肝纤维化基金项目,提高其知名度。2009年10月又设立了“光辉慢性乙肝科研基金”,积极资助肝炎防治研究。

  记者:目前全社会对于肝炎防治的认识如何?“肝基会”今后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张梅颖: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肝炎流行和发病的形势还较为严峻,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必须加强对肝炎防控工作重要性、迫切性、长期性、艰巨性和群众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肝炎防控的质量和水平。基金会将根据国家肝炎防治规划和要求,协助政府积极开展拾遗补缺的工作,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和疫苗接种;我们还要对1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免费补种,重视规范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一步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防控并举,以防为主,使民众认识到肝炎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一定会把“肝炎大国”的帽子摘掉!(王晶)

上一篇:2010“世界肝炎日”宁波市活动方案
下一篇:广州市一医19日举行乙肝治疗健康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