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医关幼波仙逝

“医乃明医 儒乃达儒”
——一代名医关幼波仙逝
刘燕玲
2005.05.17 1版 今日要闻 编辑:陈炬
  一代名医关幼波5月13日在京逝世。家中摆满鲜花的灵堂,开设当天就有150余人从各地赶来吊唁。吊唁者中有领导、亲友、同事和学生,但最多的还是经他治好的病人。
  80多岁高龄的海军文化部原部长陈晓,颤颤巍巍提笔写下“人民的好医生”的纪念词句后说,他与关幼波是十年动乱时的“患难之交”,是当时的“反动学术权威”关老,冒着风险治好了他这个“住牛棚”的人。“虽然我们20多年未来往了,但关老的医德医术我永生不忘。”
  “医乃明医,儒乃达儒”。这句话是关老经常用来教育学生和弟子的,也是他一生对自己的要求。关老的弟子、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徐春军主任医师说:“关老所谓的‘明医’是明白的明。说的是医生不仅要明白医理、心理,还要明白事理,而不是单纯追求出名。同时还要做到出了名也不固步自封,要不断追求新事物,与时俱进。”
  谈起关老的去世,关老的关门弟子齐京副主任医师眼圈红了:“他对我的帮助太大了,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医术,也使我对病人更加负责。”齐京永远忘不了关老当着病人对她的一次无情“教训”。跟师前,齐京已经当医生10多年,可关老还是从中医最基础的“望闻问切”开始来要求她。一次,她对一位女病人没有问月经情况,关老火了,狠狠地训了她一顿,并把自己曾有的惨痛教训告诉她。从此,齐京不管是问诊治病还是做学问,都从不敢懈怠,在关老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络病理论治疗肝病和疑难杂病的体会。
  关老病重期间,经常有病人前来问候。虽然见不到关老,但他们说:“只要关老还活着,就是我们这些肝病患者的福分!”
  关老的大女儿关秀珍说:“这些年来见惯了病人找到家里来看病。父亲高烧39℃躺在床上,病人来了也会立马爬起来。他一生把病人看得比什么都重,他的号难挂,但只要是外地病人,哪怕是号已经加到了七八十,他还要再加,有时一天要挂百十来个号,要6个学生给他抄方!为了这个,他还憋出了膀胱结石。”
  一次,关秀珍在大连出差,听说一位当地的同行突然患亚急性肝坏死,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关秀珍试探着给繁忙的父亲打了电话,没想到父亲马上给传真了一张药方,这位同行吃药后竟活了过来。以后,这家医院又用此方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
  不管相识不相识,关老对每一个病人都关怀备至,尽心竭力。“我亲眼看到年近八十的关老不顾瘸腿,跪在地上给担架上的病人号脉、看舌苔!”齐京补充说。
  说起父亲,关老的小儿子百感交集:“父亲从来淡泊名利金钱,他的所有挂号费医院都把相应的报酬打在了他的卡里,但他总是一笔不落地拿出钱来,再给替他抄方的学生和护士‘提成’。他为外宾看好病后,外宾赠送的两辆汽车他全送给了医院。像水灾、雪灾什么的,他也总是拿出钱来支援灾区。”
  “关老的去世,既是病人和中医界的损失,也是医院的损失。”北京中医院院长助理金玫含泪说。
  今年2月,关老因肺部、膀胱感染等病住院治疗。尽管医院尽了最大努力,92岁的关老的病情仍每况愈下。医院先后为他请来各大医院的名医会诊治疗。呼吸专家王辰介绍了一种国内还没有的新药,医院马上想尽办法,在深夜11点找到并用上。为给关老退烧,医院“翻箱倒柜”寻找库存的含有虎骨的“安宫牛黄”,最后是一位职工自愿贡献了自己的所藏。在此期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谢阳谷、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等领导数次前来探望,并指示千方百计抢救。5月13日,关老最终因多部位、多重感染而告别人世。
  关老常说,做人要有“云水风度、松柏精神”。这是他的君子自道。关老去了,但他一代名医的风范以及他留给后人的宝贵医学遗产,将使活着的人受用永远。


云水风度 国医风范
——追记全国名老中医、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

李学燕
2005.05.19 3版 中医专刊 编辑:祁芳
  2005年5月13日晚21点16分,全国名老中医、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度过了他的92寿辰之后与世长辞。关老1913年出生于北京清河镇儒医世家,自幼苦读《四书》、《五经》,17岁随父关月波学医,1950年参加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调至北京中医医院,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悬壶济世近70个春秋。不仅擅长治疗肝胆疾病,被誉为“肝病大师”,而且对内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又被誉为“疑难杂病的克星”。
  关幼波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突出辨证施治特色,重视气血辨证,提出“十纲辨证”,丰富和发展了痰瘀学说,并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始终贯穿于肝胆疾病以及疑难杂症的辨证施治之中。
  创造性地提出“十纲辨证”
  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八纲辨证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一书正式提出了八纲辨证的内容,并指出了在临床辨证施治中的作用和意义。八纲辨证自确立以来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总纲,从没有人突破。关幼波遵循古训,博采众长,行古而不泥古,发扬而不离宗。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他充分认识到“气血辨证”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认为单以八纲为辨证的总纲是不足的,应该通过气血而把八纲落实到具体的实际病变中去。因此,关幼波将“气血辨证”提高到与“八纲辨证”同等重要的地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十纲辨证”的观点。明确提出:“治病要求本,气血要遵循”。关老倡导“十纲辨证”,并不是摒弃八纲片面地强调气血辨证,而是进一步使辨证论治落到实处。“十纲辨证”的应用,促使辨证施治针对性更强,更切中疾病实质,起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中医临床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深远意义尤其体现在对疑难杂症的临床辨证论治上。
  丰富发展“痰瘀”学说
丰富和发展“痰瘀”学说是关幼波学术思想中心点之一。他认为“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浊阻络可导致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瘀日久也可化为痰水。痰与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痰瘀互结,凝固不化,造成正虚邪实、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百病丛生、恶性循环,使病情或错综复杂或险象环生,而成“顽症”、“重症”、“怪症”。而痰与瘀二者的形成,皆与“气”之病理相联系:痰气瘀。痰与瘀构成了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  关老认为,看病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只要抓住痰气瘀的病理变化实质,许多疑难顽症还是可以妙手回春的。事实上,关老根据“十纲辨证”和“痰瘀”学说理论,不仅在治疗肝胆疾病、疑难顽症等方面成绩斐然,也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当中,且疗效显著。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灵活纯熟地运用这些学术思想,救治了成千上万的患者。
  率先应用电脑整理临床经验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关老就率先将电脑技术引进我国中医界,开了用计算机总结、整理老中医临床经验、运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完成老中医辨证论治诊疗过程的先河。《关幼波电子计算机肝病诊疗系统》荣获北京市198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统先后被国内外数十家医疗单位引进和使用,名老中医通过现代化手段为千万患者送去了福祉。1990年,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关幼波治疗胃脘痛的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完成并获奖。
  关老先后出版了《关幼波临床经验选》、《关幼波肝病杂病论》等,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
  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关老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方,他组方创制的中成药“五羚丹”疗效显著,畅销国外;保健品“十全乌鸡精”、“关氏肝保药袋”获全国保健营养品展评金奖。
  云水风度 松柏精神
关老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常讲,做人要有“云水风度,松柏精神”。所谓“云水”是高如云,阔如水,强调的是要有开阔的眼界以及宽广的胸襟和盛船的肚量。所谓“松柏精神”是指要像松柏一样根深叶茂,不怕风寒,不怕雨暴,遇到困难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关老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常教导学生要把医疗当做孜孜以求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他常对身边的人说,做人要宽人严己;做事要不过分、不计较、不超度;要“吾日三省吾身”。关老对病人满腔热忱,关老的号非常难挂,有的患者一连几次到医院都挂不上号,每当外地重病患者请求时,关老都不顾中午吃不上饭同意加号,满足患者的要求。关老对受灾百姓怀有深切的爱心,每当发生地震、洪涝灾害时,关老都踊跃赈灾、救助灾民,并成为医院的捐献大户。
  “我的经验生不保留死不带走”
  关老尊重同仁,提掖后学,十分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为全国第一批中医班讲课和临床带教。他常说:“我的经验生不保留,死不带走。”他也确实把自己积累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他带徒不仅教医术,更教如何做人。他经常教导学生要以岐黄济世,要以仁爱救人;治学做事要品端学正,不为名利所惑;对同行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在医学上要做到师古而不泥古,举一反三,深通其理,既是儒又是医。
  关老有句格言叫“医乃明医,儒乃达儒”。他说的是明白的“明”,而不是名利的“名”。他教导学生要淡泊名利,做一个明白事理、掌握心理、精通医理的医生。
  关老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可谓“行医数十载,桃李满天下”。为弘扬祖国医学,关老多次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阿联酋、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被赞为促进中外交流的“亲善大使”。
  关老的“十纲辨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他以对中医学的无限热爱,追求着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拯救患者的生命做着始终不渝的奋争,他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风范为岐黄后学树立了楷模。

上一篇:闻玉梅:跟乙肝病毒交战20年
下一篇:江河清教授谈: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