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拟追踪换肝后性格改变:40岁以上应定期“查肝”

肝病高发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士定期“查肝”
  广东拟追踪换肝后性格改变

  本报今天上午消息记者廖怀凌、通讯员徐平鸽报道:记者从今早闭幕的“羊城肝移植论坛”上获悉,针对美国医学界报道的“肝移植病人性格改变”等现象,广州将建档追踪,加强对病人的中长期管理。

  国家科技最高奖的个人获得者吴孟超院士指出,中国的肝癌患者占了全球的40-50%,与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对肝脏的损害,以及肝炎的高感染率有关。广东的肝移植近年得到迅猛发展,仅省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中山三院院长陈规划教授一人主持完成的肝移植就超过1000例,占全国的1/10,移植病人一年生存率超过90%、三年生存率70%—80%,五年生存率67%,达国际先进水平。

  为缓解尸体肝脏供应紧张,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推广亲属间的活体肝移植,此项技术在国外已有开展,通常健康成人只需保留肝脏体积的1/4就能维持正常生活,而且肝脏可以再生接近原来的大小。活体肝移植的受者排斥反应较低,此外,移植肝的缺血时间短,非常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美国移植学界曾报道“移植记忆现象”:个别病人接受肝移植手术后,性格向供肝者的类型发生改变,如性格内向的人,手术后变成供者的外向型性格,有的病人接受了登山者捐赠的肝脏后,突然拥有了登山的技能。

  对此,中山大学肝脏移植中心副主任杨扬指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肝移植会导致“性格改变”,病人和家属也没有这方面的反映。接受肝移植的病人曾亲身经历濒死的逆境,绝处逢生后难免有人生观的改变,有的病人欣喜之余对未来产生焦虑,这些情绪变化一般在移植后几个月出现,会逐渐恢复,并非供者的肝对受者发生了作用。中山三院将启动移植病人的建档追踪和中长期管理工作,届时对“人格改变”等猜想会进行更科学的评估。

  肝癌病人从出现自觉症状到死亡中位生存期仅4个月,肝癌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专家呼吁群众要重视年度体检,40岁以上、乙肝携带者、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尤应每年接受B超和AFP(肝癌标志物)普查。

上一篇:肝移植两成是企业家单位领导:应酬喝酒导致肝病
下一篇: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