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密码破译:是否高危人群一测便知

肝癌密码破译了 是否高危人群一测便知
健康时报记者 李桂兰 韦川南 驻解放军第302医院特约记者 黄显斌 郭阳虎

《健康时报》 (2013-01-31第03版)

▲ 赵景民教授正在查看病理切片。健康时报记者牛宏超/摄

  ■“我们现在终于找到了17个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位点,如果它们发生变异,就很容易发生肝硬化和肝癌。也就是说,通过检查一位慢性肝炎患者或肝炎病毒携带者是否有这17个基因变异位点,就能找到高风险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剩下的就是要做好防治工作了。”这一发现,使得乙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预测较以往提前了十年以上。


 ■今后的20年,脂肪性肝病将可能取代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这是在调查中,赵景民教授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脂肪性肝病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5%~27.3%。”赵景民提醒,过度肥胖或有“苹果肚”的人们要注意了,他们的肝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在东北的一个地区,研究团队有一个偶然的发现,那里的漂亮姑娘不但多,而且乙、丙肝抗原检测率也较高。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原来肝病的泛滥同当地盛行美容有关。由于很多不正规的美容场所卫生条件不达标,器具消毒不严,导致很多在这些小美容院做了美容手术的人得了血源性肝炎,也就是当地俗称的“美人病”。

  新闻背景:日前,由解放军第302医院领衔、研究完成的课题成果“中国人群肝病谱构建与HBV相关肝病集成防治策略的建立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有9300万的慢性乙肝HBV感染者,这部分人最怕的就是由肝炎发展为肝癌。不过,突破已在眼前,解放军第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景民找到了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17个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位点。这一发现,使得乙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预测较以往提前了十年以上。

  “通过对中国103种肝病种类进行逐级分层筛选,我们已经绘制出了中国第一张肝病疾病谱,找到肝癌密码便是其中最得意的成果”,赵景民告诉记者,“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摸清楚中国肝病的家底,才好对症施治!”

  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凭借此课题,由赵景民和解放军302医院病毒性肝炎研究室主任徐东平领衔,同时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团队,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绘制肝病疾病谱,这群“修家谱的人”,已经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基因检测150元轻松搞定

  在赵景民眼中,肝癌是自己的“眼中钉”。由于HBsAg血清转换率仅10%左右,就意味着仍有90%的乙肝感染者因无法做到病毒感染清除而面临着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患上肝癌的风险。

  身处解放军第302医院病理中心,赵景民每天面对着太多从全国各地送来的疑难病例的肝脏病理切片,也见过太多的肝病患者一步一步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最后发展至肝癌。而有着“癌症之王”之称的中晚期肝癌,平均生存期也就半年左右。“难道就真的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吗?” 赵景民决定,从基因分析下手。

  肝癌的患病风险是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有关的,数以万计的临床病毒学分析证实,有的乙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而有的患者则只是病毒携带者或者长时间处于病毒性肝炎阶段,癌变过程非常缓慢。如果能做出风险预测模型,基本上就可以拥有“未卜先知”的预测本领了。研究团队下定决心,建立中国肝癌基因风险模型。

  “很幸运,通过对大样本的对比研究,现在终于找到了17个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位点,如果它们发生变异,就很容易发生肝硬化和肝癌。也就是说,通过检查一位慢性肝炎患者或者肝炎病毒携带者是否有这17个基因变异位点,就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找到高风险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剩下的就是要积极做好进一步的防治工作了。”这一发现,也是赵景民团队最得意的成果。

  而根据跟踪研究,通过风险预测模型,然后进行重点防治,采用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保肝治疗、合理饮食等在内的干预前移策略来进行层层围堵般的干预治疗,显著减少了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降低了相关病死率。

  说起基因检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很复杂,费用是不是很高,其实,赵景民已经把这个研究成果共享了,就这个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检测项目,我国目前分布在大中小城市的许多家医院(名单详见@健康时报微博——编辑注)都可以做,只需要像查血常规那样抽一小管血就可以了,费用还不到150元。

  找到肝癌密码,赵景民又把矛头对准了肝病治疗中甚少有人关心的灰色地带——疑难复杂肝病。

  临床中有这样一类患者,体检报告显示,转氨酶高,黄疸素高,也就是肝功能不好,可几乎做遍了医院关于肝病的检查,结果全为阴性。原因找不到,对症治疗更无从谈起。此时,肝病谱就发挥了作用。将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已经构建的中国肝病谱进行肝病种类逐级分层筛选,再结合临床特点和诊断技术,我国疑难复杂肝病确诊率一度达到98.8%,较国内外最高确诊率分别提高了16.9%和4.8%。

脂肪性肝病或成中国第一大肝病

  在今后的20年,脂肪性肝病将有可能取代乙肝、丙肝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这是在调查中,赵景民教授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

  “脂肪性肝病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5%~27.3%。”赵景民透露。

  赵景民的团队共调取全国13.3万例肝病病例样本。“实际情况令人担忧,”赵景民解释,肝脏不像心脏,有点小毛病就会马上发出信号,它的代偿能力很强,有点小毛病感觉不出来,但一旦感觉到不舒服,往往就是大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脂肪性肝病的迅速增长同我国肥胖群体占比逐渐上升有关,也就是说,过度肥胖或有“苹果肚”的人们要注意了,他们的肝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助推脂肪肝危机的还有我国6000万的青少年肥胖人群 ,随着他们的成长,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将不断提高。赵景民绘制的疾病谱显示,脂肪肝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前是中年人多一些,现在连青少年都有不少患病者。

  而同时,与脂肪性肝病同属一类的酒精性肝病、寄生虫性肝病等肝病的发病率也都在上升,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如在黄河流域,当地盛行酒文化,所以酒精性肝病发病率非常高。到了南方和东北地区,寄生虫性肝病的流行则和当地人爱吃生食有分不开的关系,比如生吃海鲜等,有些地域的人喜欢用生螃蟹蘸醋吃,觉得味道很鲜美,但与此同时“河生”中携带的大量的寄生虫也被吃到肚子里去了。

说到底,肝病还是个生活方式病

  如今,疾病谱已经绘制完毕,但调查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却更让赵景民担心。

  在东北的一个地区,研究团队有一个偶然的发现,那里的漂亮姑娘不但多,而且乙、丙肝抗原检测率也较高。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原来肝病泛滥和当地盛行美容有关。由于很多不正规的美容场所卫生条件不达标,器具消毒不严,导致很多在这些小美容院做了美容手术的人得了血源性肝炎,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美人病”。

  试想想,即使是一个修眉刀,如果在一位肝炎病毒携带者身上划了一个口子,然后,又不小心划了另一位没有此病毒抗体的人,传染不就发生了吗?

  “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病可以通过预防性疫苗接种和母婴阻断等方式来防止垂直传播,但非感染性肝病就要靠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了,最易被忽视的就是滥用药物、化妆品和营养保健品。”

  赵景民说,现在的人很注重健康,经常买各种营养保健品,可注重健康并不能说明你就一定做对了。打个比方,我们都说玉米、南瓜好,可有人餐餐吃玉米饼、南瓜饼,这就不对了,为什么?因为营养不均衡。还有些家长,为中考、高考冲刺的孩子们买了大量的营养品,殊不知,滥用营养品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的肝受损而患上肝病。

  “为避免像脂肪性肝病这种内脏肥胖的发生,有些老话还是要提提,”赵景民说。饮食平衡是首先要保证的,酒也必须控制,因为酒精不仅热量高,而且全部都是在肝脏中代谢的,对肝的杀伤力非常强。在食品选择上要挑剔一些,尤其是对一些加入大量违规化学成分的加工食品,没什么营养还给肝带来了负担。

  “我们的团队就没有一个脂肪性肝病患者。”赵景民笑着告诉记者,“你想想,每天都忙着攻关,脑袋自然是不停地转。而且白天要不停地在实验室转悠,到了晚上因为加班太晚,电梯都停了,还得自己走下楼,自然也就不会有多余的能量屯在那里了。”

  “最怕的就是现在一些上班族,每天车来车去,电梯上下,一周甚至数月来次冲刺式锻炼。不仅达不到锻炼效果还会给肝带来负面影响。”赵景民建议,不妨上下班的时候爬个楼梯,每天快走半小时,轻松又有益健康。

上一篇:乙肝患者喝酒会增加患肝癌风险
下一篇:专家:广东肝癌高发系源于肝炎高发